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石衡潭: 基督徒如何读《论语》?

作者: 石衡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1月25日 00:47 |

自我们发起“崇主道、尊先贤——2012中国基督徒读《论语》”活动以来,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有赞同的,参与的;也有反对的,批评的。这些都是原来固有的对《论语》态度观念的一种反映。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我认为都有必要对《论语》有进一步认识后,再去调整自己的态度。


这里,我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谈谈基督徒如何读《论语》。
 
一、对孔子和《论语》要有尊敬的心
 
有些基督徒,一看到孔子和《论语》这些字眼,就打心眼里有些回避或排斥。这从微博中的一些回应可以看出来。如微博名“幸福管理”在回复 “欢乐泉兴”时:“基督徒学习论语一类的文化内容并不是为了发扬中华文化,而是要认清“文化”这个人类的遮羞布,从而更深入的悔改归向主。并能够在传福音上有所帮助。”在回复石衡潭时,幸福管理又说:“有了神做的皮衣,遮羞的叶子有继续穿的必要吗?”当然,还有比这更激烈的。如“房森_weibo”在回复“蔚霞满天”时说:“我们也不用争论了《论语》这种书在圣经中早有定义,叫魔鬼的深奥之理。我建议石先生如果是基督徒就不要再研究下去了,如果不是基督徒也请您不要让基督徒学习,因为在道理上绊倒人的会受诅咒,我们都要回归圣经。”如果怀着这种态度去读《论语》,肯定是读不出什么东西来的,大概他们也不会去认真读《论语》吧!
 
我们说,对孔子和《论语》要有尊敬的心,才能认真地读下去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何光沪教授在《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一书的序言中说得好:“作为中国人,该读的书要有《论语》。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儒家把它作为‘四书’之首,也不仅仅是因为两千多年来它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渗透到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中,而更是因为它还如石衡潭在本书中一再强调的,具有某种‘普世的’价值,换言之,是因为《论语》具有某些对全人类都适用的价值。”那么,普世价值指什么?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普世价值实质上是符合神的道的价值,它最终是神启示给人的,来源于神。我们说:在《论语》中,也包含有来自神的启示。不过,这不是特殊启示,而是普遍启示。我们如果像大卫那样“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就会知道神的存在;同样,我们如果认真读《论语》,也会发现很多真确的话语,它们不完全出自人意,而有神的引领,即使很微弱,很模糊。
 
我们不妨把孔子视为一个伟大的慕道友,甚至可以把他当作一个先知式的人物。认真思考的话,就会发现,孔子身份与角色约略相当于圣经中的施洗约翰,施洗约翰的作用是“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就是为耶稣基督到来开道路。孔子对自己使命的理解也与之惊人相似:“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这不就是为道的到来鸣锣开路吗?而孔子终身所盼望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不就是饥渴慕义吗?
 
二、要有圣灵的引领与光照
 
关于《论语》,人们已经说了很多很多,历代的注释也是汗牛充栋,我们即使焚膏继晷,也是读不完的,也不一定真正读出有益的东西。那么,最好是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在圣灵的引领与光照下来重新阅读、审视《论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然把前人的心得成果抛开,而是说,即使我们使用这些材料,也不能把它们奉为圭臬,同样需要依靠圣灵的引领与光照来对之加以分辨。要相信,前人并没有完全明白《论语》,因为他们没有圣灵的引领与光照;我们能够比前人更理解《论语》,因为我们有圣灵的引领与光照。
 
具体来说,我们在读《论语》之前,要有认真的祷告,求圣灵的引领与光照。“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哥林多前书》2:10)“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哥林多前书》2:15)
在读《论语》时,灵里要敏感,要能够随时联想到与当前所读的相关圣经经文,并赶紧去阅读。在对该圣经经文有深刻领会之后,再又回头来读《论语》经文。这样,反复琢磨,思考。用圣经经文来光照《论语》,用《论语》经文来印证圣经。这样,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会读出一些与前人所读的不一样的新意来。如《论语·阳货》篇有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传统的解释据此认为,此处的天指自然之天,它是没有情感意志的,也是不会说话的。其实不然,这里并没有说天不会说话,不能说话,而是他此时不说话,不用我们所习惯的方式说话。就像孔子他会说话,可他此时不想说话一样。一个会说话的人忽然不说话了,这也是一种说话,对于会听话的人来说。在阅读这段时,我们可以联想到《罗马书》1:20:“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就是说,神有时也用不说话的方式来说话,人用眼去看,用心去思索,也能够明白神要表达的意思。在此处,孔子好像也像保罗一样,与神(在孔子那里用天来称呼)有一种默契、一种沟通,他明白神(天)的心意。这不是后来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而是认真倾心地聆听神(天)的话,观看神的作为,从而与神(天)有一种感通。
 
三、要有应用与实践

孔子是很强调实践的,《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其他地方讲实践的地方也很多,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耶稣更注重实践。“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他像一个人盖房,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为盖造得好”)。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得很大。”(《路加福音》6:46—49)
 
当然,今天的应用与实践与古代的方式方法、范围效果都不完全一样。古人大都处于一个熟人环境,他们所行的,都是周围的人能够看得见的,影响所及,也就是这些直接看见或间接听见的人。而现在,我们既有现实生活,也有网络空间,我们所面对的,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熟人,而是超越狭隘空间范围的朋友。确实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觉得我们今天通过学习《论语》,最需要实践的是追求良善,与众人和睦。所以,我们在网络空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说温良的话语,要说造就人的好话,即使在与人争论时,也要这样。圣经这方面的教导很多:“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帖撒罗尼迦前书》5:15)“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马书》14:19)“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21)“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以弗所书》2:13-17)
 
作为基督徒,不要自高自大,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得救的是出乎神的恩典,况且,我们从前也是与他们一样,都是远离神的人。在当今之世,我们要成为《论语》与圣经之间的纽带,成为儒家与基督徒之间的桥梁。让饱读《论语》的人能够去阅读圣经,认识圣经是最完备的真理;让熟悉圣经的人也能够读读《论语》,了解其中也有合乎圣经的宝贵教导。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马太福音》5:9)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