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为什么说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足以达成福音理想?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7月12日 10:35 |

2021年10月8日,加拿大庆祝接纳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官方社会多样性联邦政策50周年。

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在承认这一重要里程碑时指出:

“加拿大人的多元化是我们遗产和身份的一个基本特征。几个世代以来,全世界的所有背景、种族、信仰、文化和语言的新移民都怀着将这里作为他们家园的希望,来到加拿大。今天,除了原住民、梅蒂斯人和因纽特人之外,来自250多个民族的人们将加拿大当作自己的家园,自豪地庆祝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他们是我们成为一个满有活力、繁荣和进步的国家取得成功的核心。”

无独有偶,这一政策于1971年出台正好与移民趋势的转变相符合,因为大多数新移民是非欧洲血统。这一先例一直持续到现在。

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教会的意义

对于加拿大教会而言,多元文化主义让英国、苏格兰、德国、荷兰,又或是门诺会民族身份的传统会众得以保持。这些会众塑造了加拿大新教,也增加了基督肢体内的多样性。

在任一一个主日,这里都有粤语、普通话、西班牙语、韩语、他加禄语、斯瓦希里语和乌尔都语的敬拜。多元文化主义也被描绘为一个反映《启示录》7:9在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国度现实的机会。

接下来的三年,预计每年将有40万移民抵达加拿大海岸,多元文化教会作为上帝对万民之心意的务实见证的途径而具有吸引力。

但是,对于多元文化教会的成效及意义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近20年。

例如,跨文化领导力发展中心的马克·莱勒(Mark Naylor)说:“在为这一愿景喝彩、支持这一努力、同情不可避免出现的跨文化争斗时,我想对那些宣传这种形式的地方教会要比其他较少种族多样性的教会更符合新约理想的人提出异议。”

他争论说,维护多元文化会众是维护 “真”教会而非单一文化教会,传扬的是基督的身体要么是普遍的,要么是地方的,并非既普遍又地方的观点,允许基督教信仰有了更符合圣经的多元文化表达。

与之相对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温哥华地区最大的多元文化教会,各各他敬拜中心的主任牧师山姆·欧沃苏(Sam Owosu)在2002年的属意多元文化教会研讨会上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耶稣基督的教会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和作见证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社区正在我们周围迅速变化着,而教会发现自己是这一多元文化变化的茫然文化旁观者…为什么茫然呢?如果实话实说,大多数基督教会都是同质化和以种族为中心的…耶稣基督的教会如何处理这种多元文化、后现代风气告诉这个世界是否有理由倾听我们所宣扬的信息的纷繁呢?…我们不应追求种族或文化多样性,因为它只是政治正确,或是它是最新潮的神学时尚。我们是因为它就是福音才这么做。

萨夫瓦尔·马尔佐克(Safwat Marzouk)在《跨文化教会》(Intercultural Church)中指出:“虽然多元文化主义是接受文化和语言差异的一大步,但令人忧虑的是,人们最终会在同一社区内形成孤岛,同时避免彼此间的深度接触”。

加拿大教会在多样性中经历国度合一的挑战在于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本体论现实和社会政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也正是促使加拿大基督徒将对外国人和陌生人表示好客和欢迎置于首位的理由。

通过研究多元文化主义的认识论,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观,即迁就、宽容和共存,是与达成国度激励型跨文化社区相左。

请读者思考以下多元文化价值观:

1. 迁就是指在功能上与陌生人建立或分享空间,但不产生归属感。
2. 宽容是承认对方的价值观、信仰或做法,但并不真正接受或理解。
3. 共存倡导的是以真正共同性为代价的平等理念。

需要澄清的是,我并非是要贬低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而是断言它并未达到上帝对属他教会,或“叫出来”(马可福音3:13)的国度理想。

耶稣的门徒被从耶路撒冷叫出来,不仅要成为好消息的见证人,还要跨越种族、社会和宗教障碍,成为好消息。

同样,作为耶稣的现代社会门徒,我们也被从我们民族中心主义中叫出来,以我们的同质化偏好为代价,成为他的代表和大使。

因此,我提出以下替代迁就、宽容和共存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办法:构成跨文化门徒训练基础的参与、同情和共同性的国度实践。

跨文化门徒训练的圣经基础

简·姆恩(Jay Moon)在《跨文化门徒训练》(Intercultural Discipleship)中将跨文化门徒训练描述为“世界观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耶稣的追随者以上帝的国度为中心(马太福音6:33),在文化中服从基督的命令(马太福音28:19-20),利用文化上可用体裁…(如)符号、仪式、谚语、故事、舞蹈、音乐和戏剧等”。

姆恩的跨文化门徒训练模式在多元文化教会中得以体现,包括展示旗帜(象征)、十一奉献时舞蹈(仪式)、用不同语言歌唱(音乐),以及了解我们不同的民族文化(故事)。

姆恩断言道,体现跨文化门徒训练的会众将在圣经知识、神学敏感度和向内和向外纪律方面经历指数级属灵成长。

这些文化利用可能提高跨文化意识,但实际上可能并不会将会众塑造为上帝的跨文化子民。

虽然姆恩的模式让我们看到其他形式的敬拜和信仰表达,但跨文化门徒训练也必须影响我们根据圣经去感受和思考人类的方式,在对他人的同情中成长,以及作为按照上帝形象受造之人彼此的和解。

对于新旧约的审视揭示出,以色列人的上帝对他的创造物和他子民有着难以置信的参与度。在伊甸园里,有描述说上帝因为担心亚当没有合适的配偶,所以为他创造了一个(创世纪2:18)。

之后,《出埃及记》详细描述了上帝对亚伯拉罕的承诺,将他的后裔从埃及解救出来,在沙漠中保护他们,还为他们提供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

在祭司的祝圣仪式上,上帝宣布他将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作为他们的神(出埃及记29:45)。上帝的参与不仅限于他的子民,他也命令他所拣选的以色列人对生活在他们中间的外邦人和寄居者表示尊重和爱护(利未记19:33)。

这种仁慈的伦理与利用或剥削外邦人和寄居者的规范形成对比。此外,外邦人也获得与居住国文化的居民相同的权利和自由(申命记17:9)。

此外,《约翰福音》4:1-42概括了同情在建立接纳和最终信任方面的重要性。耶稣并无站在公认的礼节上,而是跨越了地理、性别和文化障碍,有意与井边的那位撒玛利亚妇人交流。

但这一参与会让耶稣变得不洁净,需要严格的圣殿清洁仪式才能在上帝面前“恢复正常”。这一叙述的好消息为,耶稣关注的是人而非环境,为她提供了被上帝所爱的空间。

同样,教会应当与我们中间的外邦人和寄居者接触,同情他们被拒绝的感受,不仅为他们创造欢迎空间,还要制造归属空间。

最后,为了在跨文化事工中存在真正共同性,我们必须听从耶稣的命令,“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23-24)。

庆祝构成加拿大彩绘马赛克的食粮、语言和文化是好的,但渴望国度激励型跨文化教会学的教会也需要将他们的民族文化式讲道和礼仪方式、系统性部落主义,以及恐惧判死刑。

人们担心我们的民族遗产会被遗忘或同化掉,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身份,我们退而求其次,选择共存。但是,对于上帝而言,死亡并非结束,而是新的、更好事物出现的机会。

在对话中分享我们的恐惧和希望时,耶稣门徒之间就会实现真正的共同。

霍夫曼·奥斯匹诺(Hoffsman Ospino)建议跨文化门徒训练有如下基础。他说:“基督教教育的跨文化方法论必须,第一,肯定信仰与文化之间对话的可能性;第二,承认对我们而言,这种对话已经发生,已经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要求所影响;以及,第三,思考决定这种对话的活力和结果的跨文化交流因素。”

上帝的新社区

加拿大政府、医院、学校和企业已经通过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接纳了加拿大民族多样性的马赛克。

然而,与这些机构不一样的是,基督之门徒的多元文化团契并不只是为了说明宽容。它是在多样性中有意在耶稣基督里面活出国度统一的上帝子民的代表和活着的见证,我们对“一主,一信,一洗”(以弗所书4:5)的承诺就是例证。

所以,在加拿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门徒训练就是我们从迁就到参与、从宽容到同情、从共存到共荣的转变中实现的。

作为上帝的新人类,我们被从我们民族中心主义中叫出来,作为上帝权柄的见证人,在一个多民族和多信仰的现实中进行救赎和恢复他与彼此之间的破碎关系。


原作者谢尔曼·劳(Sherman Lau)担任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里市太平洋生命圣经学院跨文化事工主任。他目前正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西部神学院攻读跨文化研究博士学位。

他的圣召目标是推动加拿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事工的发展和实践,对耶稣的追随者进行门徒训练,让他们从神学角度进行思考和反思,在跨文化中成长,勇敢并有恩典地生活在事工中。

此文首见于2022年5月的《洛桑全球分析》(Lausanne Global Analysis)上,如欲收到这份免费双月刊,可于这里在线订阅:www.lausanne.org/analysis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