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祷告是基督徒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6月06日 10:54 |

刚才我打开朋友圈,发现一个传道人结婚了。看着他拍的婚纱照、晒的结婚证,我忽然发现在某种情况下,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完全一样的状态,和非基督徒完全一样的工作、学习、娱乐、生老病死,这些形式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本质上和非基督徒却又非常大的区别。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与基督徒有区别的呢?从生命的层面上讲,乃是因为耶稣基督内住在我们的里面,从而是生命价值发生了大的变化。当我们生命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之后,虽然我们也在工作、学习、娱乐、生老病死,但是我们却能通过祷告的方式依靠圣灵的能力面对一切。

从某个角度讲,基督徒的祷告乃是我们与非基督徒区分的一个记号,基督徒如果不是靠着祷告来过生活,就与世人毫无分别,将会在干枯中凋零。

基督徒与祷告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即便是获得救恩也是同样有祷告的行为,就像当我们做决志祷告的时候会说:“主耶稣啊,我愿意相信你,我愿意接纳你,求你住进来做我生命的主宰,求你赦免我的罪,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由此可见,若没有向天父的祷告,我们也无法得到救恩。

客观的讲,祷告本应该是基督徒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宗教行为。如果将祷告当作一种宗教的行为,那么只有当人在宗教的场所或者进行宗教的仪式才会有祷告,而祷告是基督徒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中,都可以随时祷告,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流露。

可见,如果我们的祷告仅仅是祈求上帝帮助我们,祈求上帝满足我们需求的话,那么错失了祷告最最重要的真谛。因为祷告的目的本身不是为了自我的满足,而是为了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就如同摩西与上帝面对面的见面一样,在祷告中与上帝有亲密的沟通,与上帝有无间隔的关系,在沟通中建立一种爱的关系,与上帝同行的关系要超过我们所希望拥有的一切物质。

只是今天可悲的则是,基督徒仅仅通过祷告祈求恩典和祝福,却忽略了那一位爱我们的上帝,这也是很多基督徒感觉到迷茫和无力的原因所在。有些人说:“我也祷告了,也求上帝了,但是为什么还是不明白上帝的旨意?”

其实这就是我们祷告的内容出了问题。有些人认为,有了祷告的形式就会获得上帝的祝福,其实不然,上帝看重的是人的内心。就像上帝的仆人作见证说到有一位阿姨能禁食祷告七昼夜,并且能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阿姨就认为自己是敬虔的代表,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与敬虔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人也不能以祷告的宗教行为得到真实的祝福。

重要的是祷告的内容以及祷告中我们对上帝降服的心。有些人祷告依然迷茫的原因,乃是因为他不是为祈求上帝引导而祷告,而是命令上帝开拓道路。“上帝我要考公务员,你要帮助我”“上帝我要做老师,你要帮助我”......当自己的愿望没有达成的时候,然后就心灰意冷感觉上帝没有祝福自己的人生,上帝没有听自己的祷告,其实这就是对祷告错误的认识。

真实的祷告不是命令上帝完成我们的愿景,乃是将我们人生的主权交给上帝。“主啊,我想要考公务员但是我不知道你的旨意如何,求你指教我,让我顺服你的旨意。”“主啊,我想做老师,但是我不清楚你的带领如何,求你按照你的心意指教我。”这样的祷告往往是智慧的祷告,我们不是在祷告中对上帝进行裹挟,乃是在祷告中有生命的降服和单纯的交托,上帝也自然会按祂的心意指教我们。

可见,最重要的不是祷告的形式,而是我们在祷告中对上帝的态度。

有的时候我就思想上帝在祷告中所隐藏的恩典。今天我们无法随时与总统先生通电话,但是上帝却给了我们一个方法可以随时与万军之耶和华说话的机会,并且更重要的是,祂愿意听我们的祷告,在乎我们的祷告。一个叹息、一个意念、一个忧伤的感觉他都在意,并且祂还给我们一个应许,使徒保罗就告诉我们:“我要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乞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祷告的机会,我们往往觉得太过普通,但是这样的机会却是主耶稣用他自己的生命换回来的。很多时候,当我们不愿祷告、不愿靠近上帝的时候,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圣灵担忧、让耶稣伤心。

祷告对于基督徒而言是一生的功课,也是不可以忽略的功课。曾经老一辈的基督徒唱《中国的早晨五点》歌词里说“中国的早晨五点钟,传来祈祷声......”。只是新一代的基督徒,却忽略了祷告的功课,甚至很多讲道人仅仅在意人前轰轰烈烈的服侍,却没有背后暗中的祷告,这也正是今天教会的危机。没有了守望的祷告,圣徒中就被仇敌肆意伤害;没有警醒的祷告,我们生命的力量就逐渐的衰微......

而对我们而言,从此刻就需要学习祷告,在信心中、在爱心中,单纯的仰望上帝,在地上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