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蒋佩蓉:《下一代的竞争力》全稿连载(第二章)

作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10月27日 02:00 |
蒋佩蓉女士 蒋佩蓉女士

蒋佩蓉,出生在台湾的传统大家庭,基督徒,11岁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后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麻省开放、合作、交流的治学理念对其影响深刻。婚后生育三个孩子,她放弃了IT行业,投身于教育,在社区和学校从事青少年辅导、父母培训有20多年的经验。在国内出版的《佩蓉姐教儿童礼仪》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

蒋佩蓉女士所著《下一代竞争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基督时报连载本书,希望带给读者造就。

学钢琴的苦与乐

我自己学习弹钢琴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故事。我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让我上钢琴课。我父亲是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虽然他深深地喜爱古典音乐,但却没有机会了解一种乐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常常溜到剧院后门,因为在那儿他能够听到里面正在演奏的音乐。他时常因自己不会弹奏一种乐器而感到遗憾,因为他觉得他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所以,在我和妹妹出生后,我们就不得不选择学习一种乐器。

我至今还记得每周上课时提心吊胆的样子。我被逼无奈,每周要进行长时间的技巧训练和手指练习,那真是既无意义又烦闷的事情。于是我尝试各种方法逃避练习。我依然记得妈妈绕着庞大的钢琴追我,试图让我坐下来练习的情景。还有许多次我藏在学校的树丛里,不愿回家练习。当我回家见到钢琴老师时,她总是摇头,知道我没有练习我该做的家庭作业,就用一枝铅笔打我的双手,再要求我抄写好多页曲谱作为惩罚。

到加拿大求学后,我仍然不被准许放弃钢琴,为了得到最高级的结业证书,我还要继续钢琴练习课和音乐理论学习。当时我的计划是,一旦拿到结业证书,就立刻放弃钢琴,再也不碰钢琴了,让自己摆脱这种毫无必要而且完全无意义的痛苦。

在我学到第十级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疯狂地喜欢上了流行音乐,每周总是虔诚地收听流行歌曲排行榜前四十名的歌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那位钢琴老师因为忙于她的个人事务,就把几个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分派给她那个还在中学的儿子指导。

我至今仍记着第一堂课的情形,他要我告诉他我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接着就在钢琴上逐一弹奏这些旋律。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如果我愿意,他就给我一个机会练习这些歌曲而不是那些古典的钢琴奏鸣曲。这时,我发现那些多年练习的技巧对我迅速学会我最爱的歌曲非常有用。由于我已经有高度的技巧,我的同学花数小时试图学会的东西,我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进行试奏并学会。这激发了我积极主动地练习音阶。同时,参与校园合唱队和音乐剧,给我打开了一个关于百老汇歌剧和爵士歌曲的全新世界,我学会了在自己的钢琴上演奏这些旋律。

今天,我对父母当初强迫我学钢琴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现在,我的孩子们若想听喜欢的流行歌曲,只要他们告诉我,我就会到网上去找曲谱,然后用钢琴演奏给他们听。实际上,寻找歌曲供我们的家庭乐队练习已成了我们在一起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一项实验:陶艺作品与天分

这个听起来冗长而毫无新鲜感可言的故事和创造力以及教育体制有什么关系呢?我经常看到那种极其擅长自己的技艺或职业的人,他们不仅有天分和创造力,而且能够勤勉自律地磨炼和完善自己的天分才干,以求能做好自己的事。

美国的一个陶艺班进行了一项实验。这个班一分为二:前一半是最有天分的学生,而另一半则是剩下的学生。有天分的学生被要求提交出届时他们所能创作出的最好的作品,关注的主要是质量,而其他学生只要求完成每天至少做出15件物品的定量指标,不论质量高低。

到学期末,两组学生的作品集中到一起,要求评审老师从中挑选出最好的作品。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最好的作品居然全都出自天分较低的那一半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这四个字——熟能生巧。天分较低的学生通过反复实验,从错误中学会了什么管用,什么不管用,而天分较高的学生一门心思盯着质量,追求完美,结果他们没有经历过多少失误,自然也就不能像别人那样从失误中学到东西。

麻省理工学院的非正式校训

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的非正式校训是:努力工作努力玩。我们凭直觉就懂得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好好玩,他就不可能喜欢他的工作,他的努力也就坚持不了多久,或者无法产生长期的效果。让我吃惊的是,整个学院超过30%的学生是亚洲人。根据我们的文化习惯,我们很早就知道成长是要经历刻苦努力才可以精通某项事物的。

不过,相反的方面也同样真实,我的孩子的许多同龄人都是在西方教育体系中长大的。在他们的初期成长过程中,不必掌握九九表或知道如何阅读,因为这些技艺太强调重复性,太乏味,不够有意思。

在体验过这两种教育体系后,我看出了这两者的优点和缺点,并由此形成了我个人的主张:想要让创造力蓬勃发展,就必须让这两种表面看来矛盾对立的体系相互融合,彼此平衡。

我教孩子必须刻苦学习,记住他们的汉语字词或九九表。与此同时,我也试着通过编一些有助学习的游戏,使这一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让他们完成一些重复性的记诵类的学习任务,因为那是在为以后发挥创造力和充满趣味的岁月奠定基础。

我记得母亲曾经多次告诉我,她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我必须按她的要求去做事,但等我长大了,总有一天我会感激她。有时,父母确实不太善于说明白为什么有些东西非常重要或不可或缺,但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我们的孩子必须信任我们,按我们要求他的去做。

虽然中国式教育长于培养学生严守纪律,获得死记硬背的技巧,但我们在如何带着好奇感、发现的劲头和激动的心情来看待这个世界,不让我们的教育模式窒息孩子的创造力方面,还要向西方教育学习。以下文字摘引自一个朋友写给我的信:

创造力不仅跟艺术有关。它包括涉及创造性的观念的所有领域,从科学、教育、医学、咨询、运动、娱乐、政府管理、音乐、商业、各种形式的艺术,到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谋生、抚养孩子、培养爱好——一言以蔽之,创造力涉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孩子们要尽情地玩,他们比大人更加懂得怎样玩,怎样在玩中忘乎所以,乐此不疲。孩子的本性就是在玩的愉悦里忘了自己。孩子们可以嬉笑不止,欢欣鼓舞,尽情玩耍,而大人就做不到这样。因为孩子不必为生活的现实和随着成年而来的责任而担心发愁——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此有所准备后,那些责任会来的。其实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玩里面就透着创造力。正是在这种状态中,具有创造性的观念才会迸发出来。

跑步者高峰体验与孩童纯真

我为自己没有放弃钢琴训练而心怀感恩。现在,一旦我希望得到我所想得到的东西,我就可以在钢琴凳上坐好几个小时,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当中,常常还得要人提醒我该吃饭或睡觉了。

长跑运动员都有过一种普遍的体验,他们跑了头几公里后会碰到一面“墙”,到那儿他们就想要放弃,因为实在是筋疲力尽。然而,经验丰富的长跑运动员都知道,如果他们坚持住,继续跑,过了那面“墙”,他们将体验到“跑步者高峰体验”,就能体会到愉快幸福感——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令人伤心的是,许多尚在训练中的人很快就放弃了努力,从未有过“跑步者高峰体验”。

身为父母,我们都在寻找鼓舞人心的资源,让我们的孩子对超验的存在有惊鸿一瞥的机会。这些资源包括让他们接触优美的音乐,帮助他们观看专业的运动比赛,以及接触某一特殊艺术或活动的大师等。在他们的儿童时期,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激发相应的欲望。

在我们想方设法教导他们形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的同时,我们还有一项艰难的责任——保护他们宝贵的创造力,使之与勤奋学习的习惯保持平衡。这就要求我们维护那种孩子气,因为孩子气本来在儿童身上自然地存在着,却随着他们的长大而渐渐消失。

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剥夺和抹杀孩子气的精髓——信任、欢笑和喜悦。由于过度的学习任务安排和我们过早地往孩子们的脑袋里塞满信息(我们还经常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喜悦和创造力被扼杀了。为了激发他们勤奋学习,打好知识基础,我们使他们深受恐惧和焦虑等病症的折磨,还设定严格的界限,禁止他们尝试新鲜事物,发展新鲜观念。我们不允许他们失败,从而也阻止了他们从失败中学会理解自然规律。

增进自由的“漏斗模式”

一些西方的教育人士对增进自由的“漏斗模式”很熟悉。开始先给小孩以较少的自由,在他显示出负责的行为,证明他值得信任后,再给他增加自由度,这样操作起来更容易些。

而在他们已经习惯了放任自由后再剥夺他们的自由,难度就大得多。

我们的教育体系的好处在于积极发扬遵守纪律和刻苦努力的精神。只要在时间上留出余暇供孩子游戏和休息,同时在维护孩子气的自发性和好奇感上做额外的努力,我们就能很好地走在世界的前列。等他们发现全都在玩,不努力工作不足以在你的竞争游戏中战胜你时,他们可能就需要奋起直追了。

我满怀希望,新一代的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教育体系的优点,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头脑的下一代。而这一代新人将在他们选定的职业中努力工作,在艺术、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科学、管理、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与此同时,还要关注环境),给世界带来祝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