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中西⽂化视野中的等级观及对基督徒信仰的影响

作者: 蔡亚平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1年01月06日 08:56 |

我们从文化心理学角度切入,我们会想到什么?着装、艺术、食物、建筑……这些就是文化吗?这些怎么影响人的思想、影响人的感觉、行为?

我们先来看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你家发生火灾,你是先救配偶还是先救父母?75%的美国人会先救配偶,而大部分的台湾人会先救父母。这就是你在行为上的一个跨文化的区别。

文化是一种想法、制度、互动和自我的彰显,它揭示个人的想法、感受、行为和理念。不同的制度让你的脑神经有不同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而我们会去分辨哪些文化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有道德的,哪些能塑造最好的自我。所以,这四层的架构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类我们对文化的了解。

就此次防疫方式来举例,亚洲人就无法理解美国人为什么都不戴口罩,还上街游行,因为美国文化就认为这是在维护个人的自由,追求快乐的权利,这是在维护他们的生活常态。他们的社会有很偏激的自我主义。从华人视角去看待就会觉得美国文化是偏自私,而从西方视角去看华人,就会觉得华人太过听话、顺从,过分的集体主义,没有个人的思考。亚洲有一种说法是最吵的鸭子挨枪子,而在美国则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In the East, the duck that quacks the loudest gets shot.In the west, 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

综上所述,西方人是独立我,而东方人更多的是相依我。独立我是将个性放在首位,独特而不是相似,寻求与他人平等(即使事态不会因此变得更好),影响他人而不是适应他人,摆脱传统,地方和历史的自我;相依我是将关系放在首位,分大我(集体利益为上)小我(个人利益为下),寻求适应他人,并根植于传统,历史和地方的自我。在华人的互动里会非常注重人情、面子、关系,而这在社会心理学是非常少,甚至是没有的。

西方与东方,男性与女性,白人与有色人种,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沿海地区、南方与中西部,抗辩派与保守的新教徒,天主教徒与犹太人,商业与非营利组织以及环球北与环球南。前者的文化倾向于强调独立性,而后者的文化倾向于强调相依性。

在欧美环境中,平等,自由,权利等主题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是美国体系,美国意识形态和许多美国机构的基础,理想的关系是平等结构(丈夫和妻子为原型);在亚裔和亚裔美国人的背景下,有关礼节,仁慈和正义的哲学和意识形态是东亚,特别是中国体系,底层中国意识形态和许多中国机构的基础。大多数关系中固有的是层次结构(以父子关系为原型、上下级)

我们在美国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让亚裔和美国学生分别坐在教授、教师、普通学生的位置上,事后用邮箱告知二者,某某东西丢了,询问他们是否有看到。结果是这样的:美国学生对三者的回复都没有差别(要么都是敬语、要么都是名字),而亚裔学生在回复的使用上明显有等级差别。这样的实验我们在台湾也做过,对等级观念很敏感的学生在回复上就会显出很明显的等级差别,反之则没有差别。


本文原载于“信仰和学术”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