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4种行之有效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技能和方法

作者: 翻译:May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6月24日 21:59 |

为使我们的孩子拥有和保持最佳心理健康,当务之急就是能为他们提供相应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2020年所发生一切足以憾动人们的人生观,同时让为人父母者警醒,要学会和掌握到一些方法,尽可能为孩子能拥有强健的心理打下牢固基础,以下就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四种实用方法:

1. 教孩子们认知到自我情绪与身体间与之对应的呼应关系

使用适合其年龄段的语言,向你的孩子解释自我的身体是如何让自己认清内心真实的感受。比如:在考试前或在学校比赛前肚子疼,可能是我们心情感到紧张、害怕或不知所措之缘故。当我们和某人吵架时脸涨红,这就意味着我们感到愤怒,但若我们在他人面前摔倒时脸红,则意味着我们感到尴尬。

教孩子们理解和信赖他们身体亲身感受,从其中了解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内心强大,心理素质好的孩子往往能解读自己的内心,知道自我的感受,以及因何产生此感受,而不是内心选择逃避。

我们中的许多人从未学过身体如何感知自己情绪这一功课。所以首先让自己掌握这一技能:自己身体是如何感应情绪的,这是一篇非常实用的文章,它是解释我们身体体验情感的“地图”。

2. 学会识别情感,能与他人共情

教会你的孩子们识别不同情感的名称。让他们扩充对这些词汇认识,使其成为下一步应对遭受挑战时的工具,当他们遭受变故而感觉一团糟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期有针对性地应对情感危机。

同时让这一过程成为一个有趣的经历。不要把情绪看成是消极或负面的,无论是爱是愤怒或是其它所有的情绪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为领航我们的人生。作为一个家庭,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棋盘游戏、海报、电影和书籍,用以创造一个互动和积极乐观的家庭体验,从中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以及彼此间完全地相互尊重。

当我们准确地识别和接受自己的真情感受时,同理也就能与他人感同身受,这就是产生共情基础,也是培养强大内心和心理健康的基石。当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准确地认识他人的感受时,他们自己也同样感受到被关怀、被理解和被爱。

3. 有意使用“预设场景”方法,以“如果…你会….”来展开富有想象力的对话

选在晚餐时间交谈是一个很棒的机会,气氛既轻松又有趣,同时帮助您的孩子预备接受来自生活中各种挑战。这时每个人都可以轮流想出一个不同的场景来询问家人,例如:“如果你走出商店时,把货物扔得满地都是,你当时会是什么感受,会怎么做。”然后由每个人来思考自己可能有的感受,想想之后又会怎么做。

这是一种让父母进一步了解其孩子的一个极佳方式,此举增加你育儿经验和方法。如何成为一个最称职父母,就是把每个孩子当成独立个体而有针对性去培养。当每个人分享他们可能的感受,以及他们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时,此时正是孩子们给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加选择的过程。通常在孩子们感到悲伤或不知所措时,部分原因是他们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而且只是因为在他们脑海中没有留下任何选择。这种“如果……你会怎么做”的谈话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培养你聆听技巧:学会用反问句来回答提问

作为成年人,做到有效聆听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一项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培养和发展的技能,并且越做越容易。与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联系沟通,正是治愈来自心理健康方面挑战的良药。

我们严重低估了自身有多么需要与其他人建立更深入、更健康和良性的,以及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在数码时代,我们更多时间是在网络虚拟数字空间交流,而现实中人与人面对面直接交流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有效聆听+沟通=强大良好的心理健康

当你的孩子问你问题时,要学会耐心聆听,而不要急于去回答,而是要停下来反思为何他要问这个问题?也许他们心中早有了自己的答案,而只是想让你知道他们的想法。我对待自己孩子问我问题时的有效的策略是:首先是用目光注视着他,并点头表示肯定,紧接着说:“问得好,嗯,我只是很想知道你的想法?你觉得呢?”然后让他们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

每次当与我孩子结束交谈时,总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他总是有一整套自己对心中疑问的看法,他们只是想和我一起探讨和交流他们的想法而已。且并不总为得到答案。若是真想要得到答案,他们总是会再问一遍,并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妈妈?”对此,我总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提出我的想法,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而不是草草收场。

如果主动倾听对你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并且你想了解更多内容,那么请阅读这本书,既实用又通俗易懂。

教会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会使他们能够灵活自信地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翻译自lightworkers.com。 原作者CaryAnn Hirshovitz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