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耶稣门徒需清楚:信仰下的两种身份……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6月20日 08:46 |

作为基督耶稣的追随者,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做耶稣教的信徒,一种是做耶稣的门徒。

何为宗教?宗教顾名思义,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宗,一个是教。宗即区分、归类,比如我们常说的宗族,就是一个血缘关系密切的聚在一起的人群,这意味着这个人群与其它人群的区分。其它诸如宗庙等与此类似,认祖归宗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宗意味着与其它人群区分开来的界限,宗只能带来人群的分裂,而不是合一。

那么教呢?在甲骨文中是个手持器械施教的形状,原本指教育。但我们知道在商代时期的教育与宗教是分不开的,国之大事是祀与戎,也就是宗教与打仗。而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则是与神相关的祭祀知识和生活指南,就像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一样。因此,教就意味着教化众人遵守祭祀规范。当然这其间必然有教化的人和教化的内容,那么教化担纲者必然是祭司,而内容也就是具备法律地位的祭祀和与之相关的生活细则,后来发展为教义。犹太教律法和摩西五经就是教义,在春秋时代“礼”同样具备教义的功能。

因此,综上所述,宗教就意味着一群持守某种教义的人群,他们与其他人群有着截然的界限,并且这界限在教义和祭司的约束下,不能变更。因此宗教就意味着与其生活的社会分别出来,宗教我们称之为分别为圣也说得通。

那么把耶稣的教导宗教化,就把对耶稣的追随变成了对耶稣的祭祀,以及把耶稣教义化之后的故步自封,与世界分别为圣。耶稣本来是来到世界,与罪人同席,替罪人钉十字架的,在宗教里,耶稣只为这一群分别为圣的群体付出,他不属于世界,而只属于宗教群体。因此,对耶稣的追随就变成了对耶稣的祭祀,走进人群变成了与人群分别。

耶稣教把耶稣的教导教义化,把耶稣的思想祭祀化。以为只有在教堂里的圣礼中才是对耶稣的崇拜,才能表达对耶稣的尊崇,而忽略了生活里实践耶稣的教导。

在耶稣教里,耶稣是教主,是崇拜和祭祀的让人胆战心惊的对象,而不是能给人安息的主。

于是,做耶稣的教徒,就变成在宗教仪式里履行对耶稣的祭祀责任,以换取彼岸的救恩,在宗教仪式里换取心理的安慰和平静。

耶稣的门徒呢,自然不同。

耶稣的门徒是耶稣的追随者,他们与耶稣朝夕相处,在生活中需求耶稣的帮助、指导,也与耶稣辩论不同的观点,因此门徒意味着与耶稣即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朋友与同伴的关系,既有师生的感情,也有朋友的心灵相交。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马太福音 5:1 和合本)
耶稣上了船,门徒跟着他。 (马太福音 8:23 和合本)
门徒来叫醒了他,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 (马太福音 8:25 和合本)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 (马太福音 9:10 和合本)
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 (马太福音 12:1 和合本)
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马太福音 12:49 和合本)

耶稣使用的都是门徒,没有教徒这个词,并且这些门徒都是时刻与耶稣在一起的。教徒仅仅是遵行简单化了的耶稣教导而来的教义,而且这些教义还在特定空间和特定时间的宗教仪式里。

而作为耶稣的门徒,与耶稣之间没有距离,因为耶稣就在身边,所以不论是在哪里,耶稣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同伴,因此我们能遵行耶稣的教导,因为耶稣不是让我们胆战心惊的神灵,而是我们可以效法的朋友和老师。

因此,在耶稣教里做耶稣的教徒,不需要生命的改变,不需要在生活中处处思虑耶稣的教导,只需要在宗教仪式虔诚敬拜和祭祀就可以换取同教会群体的认同,就可以完成与其它群体的分别。因此,做耶稣教教徒的担子是“轻省”的,是容易的,因为不需要生活的改变,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因此耶稣教是吸引人的,加入的人也多。但这宽阔的马路,进去的人多,却未必能抵达天国的大门。

而做耶稣的门徒,担子是“繁重”的,他不仅要有生活的追随,心灵也有改变,他要以耶稣的教导为生活的规范,抛弃一种旧的生活方式,而换上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就是耶稣所说的救赎。

生活和生命的改变是新瓶装上新酒,这新酒必然散发出新的味道。因此耶稣的门徒改变除了生活方式和心灵之外,还有对世界的态度,他们不是与世界分别,而是在世界中改变世界,他们把自己看做福音的种子,在世界这个土壤中生根发芽,直到福音覆盖世界。

耶稣的门徒因为与耶稣做朋友,把耶稣放在身边,与他同行,那么他就会过一种得胜的生活。耶稣的门徒相信福音的力量,相信圣灵的力量,相信耶稣胜过世界的力量,他们从耶稣那里获取勇气之源,力量之源,克服邪恶的力量,在日常生活里追随耶稣。

以耶稣为核心的生活,就是在生活里与耶稣做朋友,在生活里践行耶稣的教导,做福音的种子,在世界里成长。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