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从救恩的角度再读《腓利门书》:感谢主的救赎 使我们成为新造之人

作者: 冯晨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5月03日 09:36 |

“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
“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说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
“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来2:1-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家的时间驱使着我们更加关注生命的问题,认识到人人需要耶稣,人人需要救恩。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篇所代表的旧约圣经是给耶稣基督作见证的,且有一个指向,即指向耶稣基督,指向救恩。面对救恩,从积极方面讲,我们当郑重这一伟大的真理;从消极反面讲,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必不能逃罪。

从救恩的角度来读,整本圣经讲的其实就是一部神救恩的历史。“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以前我读《腓利门书》时,更多是从它的“第一读者”腓利门,甚至还有亚腓亚、亚基布的角度去读,是保罗有求于腓利门,且是为一个曾逃跑的奴隶来求的。一件顶小的事,还要保罗这样郑重其事写一封信,似乎有点不值得。且此封书信既无深刻的生命教义,也无明确的生活教导,下意识里又感觉其短,仅仅1章,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费尽心力去读的。

但从救恩的角度再读这卷书信,感觉这卷书的独特和宝贵,就有点进入“水深之处”了。原来,被神所救赎的人都大有益处了,虽然我们常神在艰难中,却依然要传扬这一伟大的救恩真理,为这个失丧的世界多多代祷。“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从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被世界的王所辖制,被罪所捆绑,都是毫无益处的,但如今在基督里,被神的福音所生,我们都是神眼中的宝贝,都是“阿尼西母”(有益处的意思)。“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什么叫蜕变?——只要接受神,为神的福音所生,就是神眼中的宝贝,从此就不再一样,就大有益处。不是我们改变了自己,是神的爱和救赎改变了我们,让我们与从前不一样,成为蒙神所爱的儿女。

从救恩的角度再读《腓利门书》,让人感动于神的大爱,也感动自己被从粪堆中提拔,从灰尘里受抬举的恩遇。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认识主耶稣,这一生最美丽的遇见就是得着主耶稣。

而蒙神救赎以后,神不是让我们从此就过超世的生活,立于超世的地位上。就像阿尼西母还要回到腓利门身边一样,我们也要回到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当今这个艰难的环境,因为当作的工很多,当尽的本分也很多。

但不要担心和害怕,环境虽然艰难、疫情虽然紧张,但我们的地位变了,是神的“儿子”,是神“心上的人”,是“亲爱的弟兄”。

面对现实会有灰心绝望吗?不,环境的艰难并不能改变我们在神眼中的地位,与神同在,我们就能在艰难中活出平安喜乐。

超世和入世的生活怎么协调?这个问题一直让人纠结。既已成为一名基督徒,拥有超世的地位,在面对艰难的环境时也会忍不住想有一双翅膀,像鸽子一样远远避开这个世界,到一个无病无灾、自由自在的地方去。但神的旨意却不是让我们逃避,祂要我们回到世界,给我们使命去见证、传扬祂。

从毫无益处的阿尼西母,到后来为主所用的阿尼西母,他见证了神,也荣耀了神。而作为神所提拔和抬举的我们,也要回到世界里,为主耶稣作那荣美的见证。虽然有风险和波折,但主与我们同在,他为我们代求,也为我们负责,我们只管放胆前去。

最感动人的莫过于临近结尾的话:“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保罗为阿尼西母作保,预表主耶稣基督是我们唯一的中保,我们对神的亏负和欠账,犯罪作恶得罪神的所有事情,主耶稣都在十字架上一劳永逸地替我们解决了。耶稣基督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主,他更是我们生命的救主,藉着十字架上舍命流血的大爱,永永远远救赎了我们。这是事实,也是圣经的真理和真相。

从救恩的角度再读《腓利门书》,从阿尼西母的角度再读《腓利门书》,就这样读出了感动,读出了心灵和诚实,读出了坚强。

祷告:
主啊,心被恩感,甚愿主兴起更多的人回到世界上,靠着主在艰难的环境中彰显主的大爱,传扬主的大爱,为主做那死而复活的荣美见证。
当初,阿尼西母回到自己的主人身边是有保障的,因为保罗为他作保,保罗为他祈求,保罗也以他为“儿子”、“心上的人”、“亲爱的弟兄”。
现在,我们回到世界上传讲救恩的真理,引人归主,更是有保障的,因为以马内利的神时时与我们同在,事事与我们同在,处处与我们同在。他保守我们,以我们为他的儿子。
感谢主。奉主名求,阿们!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