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致高考之后的弟兄姐妹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6月17日 08:00 |

高考是一种选拔的模式,高校通过高考这种公平的形式,选拔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进一步深造,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和精神的人员。

把今天的高考放到人才选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会发现,如今的高考已不同于过去如科举般的全国考试了。今天高考是种突破,能帮助挣脱过去门阀出身的限制,趋向最大意义上的平民化。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人才选拔,经历了几个阶段:先秦的世袭制,秦到魏晋的举荐制,隋代之后的科举制。

周代替商代的创举就是宗法分封制,按照血缘的远近分封到不同的地方,成为一国之诸侯,因此国与家不分,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国之内同样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大夫、士等爵位,那么这些分封的爵位显然按照血缘关系延续,爵位不会向外人开放,这种封闭在家族血缘之内的人才选拔,也只能世袭制,诚如《礼记·李运》所言:“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这种国家不分的血缘世袭制,几乎笼罩了整个中国历史,即使后来举荐制度和科举制度之下,世袭制依然是贵族努力的目的。

秦建立之后,与之前的周公创立的血缘分封制的区别之一就是中央集权,权力不再按照血缘分配而是集中在君主手中。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大进步,正是秦的中央集权制,才限制了贵族的崛起,也才有了平民上升的机会。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意味着过去世袭制已经不适合,因为皇帝的权力不容任何一个来自世袭贵族的威胁,因此将国家的权力向社会开放,就成为必须。举荐制由此产生,举荐也叫察举制,由地方有名望的长老或者官府将本区域内有才之士举荐给国家。举荐制开始只是举荐,只要符合国家制定的名额和标准,就可以举荐,一旦举荐就会纳入国家体制,不需要通过考试。但是这种只举不考的举荐制带来的许多弊端,那就是把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庸碌人员举荐进去,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因此到了东汉,举荐制开始实行先举后试的模式,这是后来科举考试的雏形。秦汉之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选拔制度,但是他们却不断将选拔人才的制度趋于完善和精密。

举荐制固然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这种降人才的方式还是太过理想,以为人人都是尧舜一样的大德,能不为自己的私利而只考虑国家利益,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举荐制的弊端依然为那些贵族门阀所利用,将人才选拔纳入他们的世袭制中。

科举考试,在隋代产生,就是因为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吸取了门阀的教训,从而制定了一个开放而公平的考试取仕的方式,直到清代1905年科举被废除,这一考试模式在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科举制真正功劳是在于打压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把国家权力向平民开放,形成相对开放的社会流动。

科举考试对君主集权有了很大的助力,在人才选拔上,一方面遏制了贵族门阀的世袭给君主权力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君主在科举考试中突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此外科举考试还带了社会的稳定性。在经历过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之后,贵族门阀的势力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决定性地崛起过,宋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一个相对平民化的局面。

但是,因为科举考试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一旦考试通过,就进入国家的权力系统,分享国家权力和神圣形象,因此科举考试在历史的发展中,被神圣化,被宗教化,在《儒林外史》中,那些中了举的人,在范进岳父胡屠夫眼里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科举带来的平民化,在一定程度上又走向了平民社会的反面。

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代和环境中,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利大于弊,遏制了贵族的崛起,保护了平民的努力和精神。

这三种人才选拔制度与今天高考的本质区别在于,今天高考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选拔的人才皆为将来社会中的某一专业所培育,而以上三种考试则是为了国家选拔治理人才,这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优则仕。所以这三种考试具备很强的政治性,一旦被选拔成功,就成为国家治理人员,参与国家治理权力,集权力、荣耀、显赫地位和特权于一身。

此外,科举考试正如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所言的,具备了很强的宗教祭司性质。而今天的高考则安全是世俗性的。至于那些在毛坦厂周边上香下跪的高考家长,则是重回了科举的宗教仪式,以为天上神仙显灵就能改变高考的分数,把高考当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所以,高考与科举不同的地方则在于,高考的世俗性和平民化。

既然是世俗性的,那么妄图以为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诸如祷告、上香、跪拜就能改变高考分数的想法,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寄托,如果真的以为能改变,那只能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心态。

考试,是一种知识水平的考察,这和平时的努力分不开,真正决定高考分数的在于平时的努力,在于平时的心态。

所以,高考的结果在于你平时的准备,而不在于你平时是否遵循了某些宗教规则,因此,考试结束,我们正要以平静的心态等待结果的出炉,而不应该抱着大喜大悲的侥幸心理。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既然是选拔那就意味会有一批人没有被选上,即使他们很努力了。高考只是考试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考试。固然高考是一件重大的考试,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努力之后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这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人生中有很多种考试,而最大的考试则是你面对的失败。失败之后,你是选择卷土重来,还是自暴自弃,这才能决定你的命运。

高考失败,我们可以痛定思痛,再来一年,改变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如果我们经历过努力,依然失败,那就读一所职业院校,认真学习一门专业技能。

今天社会的公平之处,就在于今天社会是个专业社会,只要你有一份过硬的专业技能,就能在社会立足。

因此,考试也罢,学习也罢,生活也好,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耶稣说,一切都在上帝,上帝的公平就在于努力付出就必然会得回报。

所以,高考之后的弟兄姐妹,更要保持平常的心态,考试只是检验你的一次机会,而不是唯一机会。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