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
微信

“中国礼仪之争与中西礼学”首届国际工作坊上海举行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5月20日 23:18 |

5月11日,“中国礼仪之争与中西礼学”前沿研究首届国际工作坊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顺利举行。

该工作坊由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复旦大学利徐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联合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编辑部具体承办。

据“国际比较文学”公众微信号的介绍,此次的工作坊以“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的创新方式,聚集了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美国凡萨大学等中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

“中国礼仪之争”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又称“中西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违背天主教义的争议。狭义而言,这是指康熙与传教士就儒教崇拜引发的争论,当时的天主教教宗克雷芒十一世当时认为中国儒教的帝皇及祖先崇拜违反天主教义,支持多明我会,打压耶稣会,结果引发清朝廷反制,严厉限制传教士活动。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的禁令。

在此次研讨会上,多位学者就此话题进行了探讨。研讨会由上午的主旨演讲和下午两组平行进行的工作坊组成,一共有21场报告,从多角度、多领域对对“中国礼仪之争”的话题进行研讨。

上午的主旨演讲包括复旦大学的李天纲教授以《“中国礼仪之争”:研究方法及其拓展》,上海师范大学刘耘华教授做了题为《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有何相干?》,复旦大学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教授的报告《“如何阅读中国经典?从“中西礼学”的视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耀南教授的报告《从“中国礼仪之争”到华欧比较哲学——华欧比较哲学史上“礼仪之争”初探》等。

下午的工作坊包括华南师范大学代国庆教授的报告《中国礼仪之争的先声》、浙江工业大学王定安副教授以《明清之际中西祭礼之割裂暨“比较经学”之重新展开》、   上海大学肖清和副教授报告为《脱凡入圣:明末清初天主教有关圣的叙事》、上海师范大学纪建勋副教授从《“中国礼仪之争”的缘起和中西学统的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杨慧玲研究员以《清代中西礼仪之争中反“祭祖”思想新探》、 安徽理工大学高胜兵副教授的报告为《利玛窦的文化身份与其翻译策略和效果》、 嘉兴学院吴剑老师以《“个体化”与“修道”:荣格分析心理学与道教内丹学之比较》、中南大学谭杰副教授的报告为《言行证道:晚明“证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道德教化》等多场分享。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