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微信

杨丹尼:信仰的三个偏差

作者: 作者:杨丹尼弟兄 | 来源:基督时报蒙作者赐稿 | 2011年07月18日 01:56 |
经文:【约6:22-51;约6:66: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信仰,不在于我们的身在哪,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在哪。

一群刚刚在旷野经历了五饼二鱼神迹的人,在与耶稣的一番对话后,竟然“多有退去”的(66节)。那些人为什么退去?他们寻求耶稣在动机、目的、观念上有哪些偏差?今天,这些偏差有没有化妆成别的面孔,正以看似属灵的面貌欺哄自己,也迷惑着他人?今天属神儿女的“心”在哪里?在一个同时充满逼迫和诱惑的环境里,倘若不警醒自己,属灵生命在离俗入圣的过程中,或许会长出别的枝杈来,看似枝繁叶茂,里面却开始枯萎了。

一、物质主义的偏差

这段对话发生在迦百农的会堂,大概在耶稣出来传道的中期。这群人刚经历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心绪难平,乘船渡加利利海专门去找耶稣,并找着了。他们问耶稣:“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25节)按人的眼光看,他们不虚此行,找到了耶稣。这群人真找到耶稣了吗?找到的是真正的耶稣吗?他们心目中的耶稣是怎样的?主耶稣看出他们寻找的动机有误,就直接告诉他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26节)

这里,我们看到他们寻求耶稣的第一个偏差,就是他们看到神迹后,不是对耶稣的身份、背后的意义进行反思,不是深入寻求神的奥秘,他们眼睛只盯着“饼”,满足于肚子吃饱。这个偏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主义,追求现实的物质经济利益,心思放在暂时的、眼见的好处上,满足于肉体的欲望。名、势、财、色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尺度,是失丧的罪人竭力寻求的东西。然而,耶稣的降生,有更深远的目的和意义。当人以物质主义的动机寻找耶稣的时候,依然是肉欲的驱动力,到头来恐怕会失望而归。

二、律法主义的偏差

耶稣知道这群人心里的偏差,就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27节)这里并非指我们不用工作,乃是在强调生命的优先次序。倘若一个人并没有真正信靠耶稣,还没有得救,那么这个人依旧是沉沦的,还在滑向死亡的大门。这样的人,理当首先要为“永生的食物劳力。”然而,这种劳力又超出了这群人的所思所想。这群人问:“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神的工呢?”(28节)

从这句话,我们看到他们观念里的第二个偏差,就是要自己怎样“行”,并错谬的以为这是在“作神的工”。显然,这个偏差是受旧约律法的影响,高估了自己,以为人能守住律法。律法原本是善的、圣洁的、是属乎灵的,律法的总归要指向耶稣。真心渴慕律法的人,到头来会发现自己行不出律法的义,需要接受耶稣在十字架上救赎的恩典。这群人的偏差有律法主义的倾向,就是在遵行律法的过程中,一种与他人对比而表现出的自高心态。耶稣曾斥责文士和法利赛人假冒为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自以为义恰是律法主义的典型特征。主耶稣在《路加福音》讲的一个比喻里,谈到一个法利赛人和一个税吏,法利赛人自以为不像别人那么坏,一周禁食两次,也遵行十一奉献;税吏呢,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胸呼求神: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主耶稣的评价是税吏比法利赛人倒算为义。(路18:9-14)

这群人依旧是律法的观念,不认识耶稣的真正身份。所以主耶稣告诉他们:“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29节)这句话可以说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许多归向其它宗教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律法主义的影响,他们遵行种种戒律、积德行善,不断去作、作、作,就是不信耶稣,不信神所差来的,以为靠自己的行,将来能有一个很高的属天地位。但神的心意是让人来信靠耶稣,接受主耶稣替代性的救赎恩典。

三、个人经验主义的偏差

这群人知道祖宗在出埃及时代吃吗哪的故事,却不知道耶稣才是生命的真粮。他们的祖宗四十年不断看到神迹,还是不断抱怨、牢骚满腹,乃至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除了约书亚和迦勒,都不得进入迦南。这群找耶稣的人昨天刚刚看过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的神迹,他们却还问:“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30节)可见,倘若心存刚硬,就是看见了神迹还是不能信。

耶稣说自己就是生命的粮。旷野中降下的吗哪赐给了一代人、一个民族,耶稣要把自己赐给天下所有信靠他的人。当这群人以物质主义观念听耶稣讲吃他肉、喝他血的话,难怪会议论、心里犯难、最终退去。他们只用肉眼看耶稣,对永生之事还没有任何感觉,他们私下议论:“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42节)

从这些人的问话里,反映出他们的第三个偏差,就是以个人有限的经验和理性去判断耶稣的身份,是典型的个人经验主义。的确,他们知道耶稣的出身、家世,熟悉作为人的耶稣,这是他们过去的认识经验。然而,个人经验在带来生活认知的同时,却也容易被这个认识框架所束缚。当耶稣施行神迹,显出自己神性能力和权柄的时候,他们犹豫、困惑了。今天,个人经验主义依然是许多人接受耶稣的障碍,出于个人的理性经验,不相信《圣经》上的神迹。如果人稍稍谦卑一点,就会知道自己的有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还很多。

这群人终于无法突破自己的认识经验,受错谬的物质主义追求动机和传统的律法观念左右,面对耶稣接下来吃人子肉、喝人子血的讲论,如坠云雾之中,最后选择了退去,不再与主同行。

四、三个偏差的严重后果

物质主义、律法主义、个人经验主义的共同特点是自我中心。物质主义牵引人心现实的追求,让人轻忽对生命终极归宿的关注;律法主义看重行为,要么是一面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么踏上假冒为善、自高自义的靴子;个人经验主义常常成为一座顽固、刚硬的认知堡垒,是孕育无神信仰证词的源头。自我中心是罪人归信耶稣前的共同特征。一个严肃的问题是,这三个偏差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是否在他决志信主之时就自动消失了呢?或者说,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就完全对这些有免疫力,丝毫不受影响呢?

教会历史、《圣经》与个人信仰经验都会给出否定答案。当越怀有人的自信时,偏差的负面影响可能就越大。具体来说也有三点:

第一,最严重的情况是,一些自以为是“基督徒”的人,由于动机不对,满足于吃饼得饱,实际上并没有寻找到那位赐永恒生命的耶稣。他们心目中的耶稣是自己幻化出的偶像,是随时为自己服务的保护神。这样的“基督徒”,虽然也去聚会,参加各种表面上的宗教活动,却没有真正认罪、悔改,没有领受圣灵,没有重生。他们正是主耶稣所称的稗子之类。

神由于本性的怜悯和恩典,对一些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困境、患难施以援手,正如让饥饿的五千人吃饱一样。这些人倘若在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后,不去深入思想耶稣的作为、他的身份、到世间来的目的,那么他们的所谓“寻求耶稣”还停留在表面,是物质主义层面的。这样的动机要么找不到真正的耶稣,要么很快就会退去。一个教会如果这样的“基督徒”人多势众,表面上会很热闹,却不能算作基督的身体。

第二,那些尝过天恩、领受过神恩典的信徒,倘若不谨慎,受此偏差的影响,爱心会冷淡下去;在外部环境的压力、逼迫或诱惑下,容易跌倒;甚至生命停止成长,也不能结实,正如撒在荆棘里的种子一样。

在属灵生活中,一个受物质主义影响的信徒,自私自利的心思会戴上属灵的帽子。比如祷告只围绕自己转,不是祈求属灵生命的成长,而是一味寻求现实的好处,少有代祷代求,轻忽自己的福音使命。奉献时的观念是期盼神回报更多,读经是为了显示《圣经》知识丰富或为博取学术荣誉。在律法主义影响下,祈求时的态度不是信心及对神恩典的仰赖,而是注重自己的“好行为”,认为自己曾向神如何发热心、如何付出、如何奉献,神应该满足我、应该成就我的愿望,这等于强求神按人的想法履行义务。神任何情况下不受人的胁迫!个人属灵经验可能成为进一步认识神的绊脚石,在品尝了一些神的恩典恩惠后,以固定的模式揣摩神将来的作为,等于以人有限的认知模式矮化了神的超然能力、权柄与奇妙。这些都是自己的心容易出偏差,却不易觉察的地方。《箴言》4:23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保守心里面的动机、目的、追求和优先次序不出偏差,实在是信仰生活极其重要的方面。

第三,从事侍奉工作的弟兄姐妹,心出了偏差,人的办法会增多。从表面看,人来人往、忙东忙西也很热闹,却是人在作,没有神的同在,失去神的祝福、恩典。倘若带领同工的心不能单单归向神,缺乏圣洁和忠心,那么教会很容易退化成属人的组织,教会缺乏来自神的真正异象和圣灵的能力。神是看人心的神,倘若我们的动机、观念、态度不对,不是怀着一颗单纯仰望神的信心,“侍奉”本身并不能为神悦纳。摩西逞一时的血气之勇,打死埃及人,表面看是为了自己的同胞,却不过是人的热情,那时的摩西并没有被神呼召。在今天的教会,侍奉的心是怎样的?是圣洁无暇还是私欲掺杂?是忍耐等候还是虚夸浮躁?是顺从还是违逆?这些问题是神家的工人该仔细默想的问题。

由于人的软弱和种种不足,偏差有时会扭曲纯正的教义。比如物质主义在教会里乔装改扮,穿上成功神学的外衣,很能受一些人的欢迎。在优先次序上迷惑神的儿女,引诱人从属天的异象转向今生今世的成功,稍一失去平衡,就陷入撒旦的迷惑中。律法主义走向另一种极端,会显出苦难神学的影子,以为靠自己的刻意受苦,不成家,不染“世俗”,就能靠苦行在神眼中有更高的地位。中世纪天主教的修道院在远离“世界”的时候,在某些方面也远离了神的恩典和人的责任。信仰,不在于我们的身在哪,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在哪。

倘若以有偏差的标准去判断属灵事务,更容易错上加错。奉献的钱多就更属灵吗?未必!主耶稣称赞穷寡妇奉献的两个小钱比众人都多,因为穷寡妇把自己养生的都投进去了,别人虽然奉献的绝对数量多,却丝毫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谁的爱心大呢?这里再次证明神是看人心的神,不看你的表面。祷告的多就为神所悦纳吗?未必!倘若整天所求所想不离物质的私欲、不管别人、不体贴神的心意,这与爱的要求又何等遥远呢?

一个有神恩赐和托付的人,不在自己的职分尽忠尽力,尽管他/她看起来做工的果效远大于别人,在神眼里依然有亏欠,要受神的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8)在世界上有权势、有地位、有学问的人,一定有属灵的权柄吗?不见得。王明道,并没有任何属世的头衔、地位、文凭,却成为供应、造就千千万万基督徒的一代忠心仆人。倘若我们以人的眼光看一时一事,就轻下结论,恐怕容易陷入到谬误中去。属灵生命的轻重、位次不是人眼能排定的。只有神最清楚。我们的心归向神了吗?归向了多少?我们喜悦神的道路吗?

愿弟兄姐妹警醒,在属灵的华美外衣下,遮盖的可能依然是隐匿的丑陋“自我”。物质主义、律法主义和个人理性经验主义正如有害的核辐射一样,在悄无声息中就已经损害了一个人,杀伤一个人属灵生命。我们的生命里要有“盐”,不断有圣灵更新我们的生命。

愿我们深深考察自己的心,再归向耶和华。与弟兄姐妹共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