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教会学校与苏州近代教育的兴起(四):美国监理会和东吴大学的创办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5月27日 08:51 |

美国监理会是美国南方卫斯理宗的跨教会组织,北方的卫斯理宗在国内一般被翻译为美以美会。南北两派后因为蓄奴问题而于1844年分裂,分裂之后,美以美会于1847年派两位传教士来华宣教,监理会则于次年也就是1848年派遣戴乐(Charles Taylor,MD)和秦佑(Benjamin Jenkins)两传教士来华。

监理会派遣传教士来华之后,即以上海为据点,环太湖城市常州、苏州、湖州为区域开始传教工作。这些区域是传统文化江南腹地,文化发达。从一开始监理会就把自己的传教路线和传教对象瞄准中国富庶的地区和上层社会。

监理会传教士来华定居上海之后,租房布道,开始主要是向自己身边认识的中国人传道,同时在租房内定期布道。待稳定下来之后,他们开始通过医疗和文化、教育的辅助手段来传播福音。1849年戴秦二传教士在上海郑家木桥筑堂建校,同时又设立两所小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女子教育尤为关注,后来蓝柏夫妇来华,接替戴秦二传教士所创办的女校。除教育之外,他们也同样重视医疗和文字出版事工。他们将传统的《三字经》和《千字文》翻译成英文,同时出版了罗马字母印制的《中庸》、《大学》、《论语》,以及其它基督教神学和福音小册子。

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到来,监理会对外宣教的资金受到极大的重创,因此林乐知在战争正酣之际来华,是美国监理会在华传教士人数最少的时候。不论资金还是人数都捉襟见肘,甚至一度出现与美国母会联系中断的情况。因此林乐知不得不自己在华找工作以维持生活和传教事业。而也正是在华工作的经历,为林乐知提供了与中国当时上层社会接触的机会,从而影响乃至决定了他的文化传教路线。

早在1881年林乐知任监理会中国教区长时就向总会提出了中国教会发展的三大路径,即设立教会大学、译书撰报、创立印书局。1886年美国监理会中华年议会成立,使监理会在华传教事业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并且发展的路径也基本按照林乐知上面所述路径发展。信徒和传教士也不断增多。


林乐知和他创办的《万国公报》。(图:历史资料图片)

美国监理会来华之后,重点发展三个城市的传教事业,上海、湖州、苏州。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湖州的传教事业受到最为严厉的抵制,从1894年开始直到1901年成功租屋布道,长达近十年的时间,在湖州的传教事业都毫无进展。1901年之后,短短十年的时间,其发展信徒的数量就超过了苏州。因此三地的教会事业状况是,上海的当地信徒数量最多;苏州传教士尤其女传教士最多;湖州传教士最少,但是本地传教士助手最多,因此信徒超多苏州。

因此当初把东吴大学选在苏州,除了经济成本上的考虑之外,还有就是苏州监理会传教士最多。

1899年11月年议会在苏州召开,由总督韦理生和总秘书蓝华德出席。议会是监理会在华的决策机构,在会议上,监理会决定设立一所包含文学、神学、和医学的大学,其它系和专业以后再增加。会议还制定了未来教育发展规划。

美国监理会母会也赞成建立大学的计划。并任命林乐知、孙乐文、潘慎文、柏乐文、步惠廉(William B.Burke)、文乃史(Waiter B.Nance)以及葛莱恩(John W.Cline)为董事会成员,林乐知任主席,开始筹办东吴大学。

为了推动大学计划,年议会上还发起了一场运动,叫20世纪运动,由年议会指定林乐知、潘慎文等在会议上发起并主导,为的是推动大学的建造计划。

董事会选举林乐知负责去征求当局官方的意见并寻求获得官方许可;柏乐文则负责在苏锡常一代向上层社会寻求经济资助,柏乐文利用自己行医的方便,向他的上流社会中的病人寻求经济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果效;孙乐文、潘慎文则负责两所学校的合并事宜。

首先林乐知和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给两江总督刘坤一送去书信,介绍了建立大学的计划和情况,同时还送去了林乐知的许多著作。计划得到了刘坤一的高度赞同,并责成苏州当局在购置土地上提供便利,还建议校名取为东吴大学。

在为建校筹备资金而举办的官商士绅参加的活动中,建校计划得到大家的认同,很快几周内便在上海和苏锡常共募得资金20000美元。而在美国的20世纪运动的一次大会上,就顺利募得5万美元。

官方许可,资金到位,东吴大学的建校计划开始顺利启动。

庚子事变之后,清廷也进行了教育改革计划,主要是要求各省设立书院,建造新式学堂,建立大学,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东吴大学的创建过程,恰在这场自上而下教育和文化改革运动的潮流中,因此得到了士绅和官商的支持。

1901年3月8日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标志着东吴大学的正式开学,当年注册新生64名。学校“明确表示自己的办学目的是利用所发现的最好的方法来给予学生最完全的教育,一种能有助于构建他们纯洁而有用生活的教育。”(马光霞,《监理会在华事业研究》)

东吴大学的创建成功,不仅标志着监理会教育事业的调整,同时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监理会大本营由上海移到了苏州。在苏州天赐庄剪成了圣约翰教堂、东吴大学、景海女塾、博习医院,形成了包含医疗、教育、教会传教的完整系统,并形成了天赐庄基督教社区。

监理会的完整教育规划,在苏州得以落地生根,并把大本营由上海转移到苏州,对苏州的医疗和教育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东吴大学在当时中国高校中不论是校舍还是教学师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乃至于在国际上都处于顶尖水平,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如谢洪赉、宋耀如、宋庆龄、吴经熊、费孝通、赵紫宸等一流人才皆出自东吴大学。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