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竟然是基督徒,我和他认识好几年,若不是他告诉我他是基督徒,我根本就不知道。
生活中并没有见到他的祷告和读经,甚至周末他也是和朋友相邀,与家人一起爬山逛公园;一起吃饭的时候偶尔喝酒,但从未多喝,适可而止;出门如无必要一般都是公交或者地铁,用他的话说这样可以领略城市的风光;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两年就做到主管,深得上级和同事的认可;人缘一般,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坏。
后来在他的车上发现一本圣经,就信口问了一句你还读圣经。当然我的言下之意差不多就是,你不是基督徒怎么会读圣经?他回答我说,自己大学就信主了。
我惊讶地说“看不出来你是个基督徒。”
他回答我:“我怎么做,你才能看出来我是基督徒?”
我说:“你不礼拜,不读经,不祷告,起码一点,吃饭前没都没有谢饭祷告。”
他说,他开始接触基督教的时候,是被福音书中的耶稣吸引,后来读了小说《巴黎圣母院》更被那个有爱的神父吸引,他从那个神父的身上看到了耶稣的爱,他说信仰不是什么宗教仪式,我读经了又怎样,我祷告了又如何呢?这些不能让我的爱心和信心增加一点。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读经和祷告的时候,你没看见罢了,那些是做给上帝看的,不是做给你看的。
他告诉我,他以前是个糟糕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嘲笑自己,因此他只有努力学习来弥补,但是学习好并不能让自己坚强。后来遇到耶稣,耶稣面对邻居的嘲弄,面对律法师和文士的劫难,没有退缩而是不卑不吭,既没有表现多大的仇恨,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而自信的回应。他那个时候就开始寻找耶稣这种坚强背后的动力,他发现那就是信仰,对上帝的信仰,对世界的爱。
他说,他自己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因此自己要做好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自己的,你的良善也是你自己的,你说世界是堕落的,那是因为你的心甘于世界的堕落,在耶稣眼里,世界不是堕落的,是值得用生命去拯救的,是珍贵的。从那时候开始,耶稣就是他的榜样。耶稣能对别人的劫难轻松回应,是因为他腹中的知识和善良,回应问题却不诅咒人,没有仇恨。从那时候开始,他努力学习,慢慢加入朋友圈子,慢慢改变自己。
他最后告诉我,“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是什么?就是做一个普通人!耶稣是个普通人!之前我一直不想做一个普通人,总想着有一天一鸣惊人,让人对我刮目相看,让人赞扬我,其实那样很累。”
的确,我很认同他的言论。
耶稣的教导就是叫我们做一个普通人,对家庭关心,对父母尽自己的孝心,对自己则精神和财富都要独立,对邻舍有爱心,遵守法律,这些难道不是对一个普通人的要求吗?
但是当时的犹太人并不想做普通人,对犹太人来说他们只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上帝选民,一个是被外邦人掳走的上帝弃民。在前一种身份中,他们傲慢无比,动用大笔财富建造圣殿,搞极大的排场,向世人宣布上帝的权势;在后一种状态上,他们悲苦哀嚎,流泪祈祷,自觉自己被上帝抛弃,他们在悲苦哀嚎中深深忏悔,制定严酷的律法,把自己辖制在律法中,希望得到上帝的回心转意。
但是除了这两种状态之外,缺失的是做一个普通人的状态。耶稣来了,就是要告诉他们,上帝从来没有遗弃犹太人,因为上帝要拯救的是所有人,不单单是祭司和文士,也不单单是犹太人,而是所有人。
这个所有人就是所有的普通人,那么怎么做一个普通人,就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的:谦卑而不骄傲,为罪恶悲伤,渴望实行上帝旨意,仁慈而心地纯洁,促进和平而不是挑拨离间,为了真理而不惜接受惩罚,这些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要求。
耶稣是要告诉犹太人,不要以为上帝选民是个多么伟大的身份和光环,你们受到这些逼迫,这些被俘虏,那个民族没有受过呢?不论希腊人还是波斯人,还是巴比伦人,在历史上那个民族没有被入侵被俘虏过呢,和他们相比犹太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不在被俘虏,被侵犯,遭受战争之苦呢?那就是每个人都做普通人,不要再去争谁是伟大的民族,谁是低贱的外邦人了,大家都是普通人,按照普通人的规则行事就可以了。
所以那些自以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自以为自己是被上帝委以重任要带领其它人的人,他们并不是真的能讨得上帝的认可。那些每天企图通过复杂的在公众面前的宗教仪式,来赢得上帝赏赐的人,他们自以为自己做的很伟大,其实他们的伟大并不是耶稣认可的。
所以那些企图通过读经祷告禁食,参加礼拜,来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实在是与犹太人的上帝选民一样的心态。宗教仪式不能取悦于上帝,这是耶稣早就说过的。如果宗教仪式能取悦上帝,那么犹太人就不会遭遇那么多灾难了。
你能证明自己是有基督信仰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个普通人,就是承担一个普通人的责任。
因为信仰就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普通,那样坚强,那样自信,那样担负自己的责任,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爱自己的家人!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