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致给母亲的一封信:请深爱你的宝贝,别让他留下母爱缺失的空白

作者: 客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6月15日 08:57 |

“母亲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我的心情却还是有些难以平复。不想在“母亲节”说这些内容,因为“母亲节”是在歌颂母亲的伟大,母爱无边,可是有些话还是想说出来,所以选择在“母亲节”后。

每一年的母亲节,对于母亲来说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能收到孩子们的礼物、祝福以及远在他乡的问候。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母亲的爱比蜜还甜,却是甜而不腻,她为孩子付出再多也不嫌多,甚至有的母亲,有了孩子会忘了所有人,更包括自己。心心念念的都是孩子,这是母亲的改变不了的天性。想到此时,更能知道上帝是如何的爱我们,她创造了我们的天,在世上又给了我们无可替代的母亲,才使我们平安幸福的长大。

可是即便如此,这世上还有很多孩子过着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或是有母亲却像没有母亲一样的“母亲节”,这真的是内心最深的痛。没当过“母亲节”时,我们也应想到那些特殊的孩子。笔者就能深深体会这种痛苦,想想所过“有母亲”的母亲节也就十次吧,而这十次中除去笔者年幼时也就三、四次。在我出生八天后,母亲抛下我走了,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把我生在东北,又因是女孩的缘故把我们扔在了东北。后来两个多月时,放一家人所收养,而后这就是我的家了,有了父亲,母亲。那段时光是我最幸福的,因为有父母的呵护,他们会因为我生病而着急,会因雨天怎么上学而担忧。

母亲最爱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可我在这个家,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自己不是这家里人(只是身边外人总说我的身世)。家里虽然穷,可家里最好的总是给我吃了。小的时候不知道“母亲节”,直到小学以后,听老师讲,同学们说,自己才知道“母亲节”的意思,可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可给母亲的,就在放学的路上摘几朵路边的小花攥在手里,回家送给母亲,这对母亲来说就很满足了。可是没等我小学念完,母亲就因一场重病去世了,这对年幼的我来说如同噩梦一般,从此就没有了母亲的陪伴,不再娇气,而是要学会坚强。坚强是心里的承受,从外在来看我依然活着,每天重复着昨天的事情,但我的心里就像经受了地震一般。

没有了母亲我感觉自己好像很难活下去,心里没有支撑,从此就过着没有母亲的母亲节。看着别的小朋友为母亲准备的礼物,高兴的送给母亲,而我手里的野花却不知该送给谁。此时的我就像手里的野花没了归宿。不管你走多久,走多远,回到家都是母亲的声音,而我却再也没有了母亲的牵挂,回到家,房门是锁着的(父亲去干活了),打开门是空空的屋子,却又是满满的回忆。

有时实在太想妈妈了,就找出妈妈的衣服,抱在手里,闻着衣服上所残留的味道,在角落里哭。妈妈的味道不是香水味,而是葱花加上油烟加上汗水的味道,这却是我最喜欢的味道。每次拿着妈妈的衣服,闻着衣服上的味道,仿佛妈妈还活着就在身边,又或是出了趟远门,过几天就回来了。

笔者写到这里并不是说请大家同情、可怜我的遭遇,而是想告诉所有的母亲,孩子不能没有妈妈,没有妈妈好像真的活不下去一样。直到后来我就不再关注母亲节,没有了母亲,这个节日对我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孩子的每一个阶段最需要的人总是母亲。童年时需要呵护,青春期需要辅导,成人工作婚姻需要倾诉,而这些都是妈妈的角色。现在想到母亲,心里总是空空的,对于母爱是空缺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个草。如今是已为人母,因为从小缺失母爱,所以有时真的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甚至不懂他的心思,因为我在心思上就是闭塞的,没人倾诉,所以也不知怎样引导孩子。看到身边有些孩子没有妈妈,心灵是孤单的,跟别的孩子也玩不到一块去,总是有一种眼神在歧视。

母亲节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里做了一个手工的心,上面粘着小花,送给了我,我很开心,但是有一个孩子做好了手工,却送不出去——母亲不在身边陪伴,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而放弃了孩子,这样的母亲在母亲节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呢。

有的母亲没有孩子依然过的挺好,可孩子没有母亲人生都是空白的。生活当中有太多这样的孩子,从外表看他们也依然生活着,可他们的内心是孤单无助的,这回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个人对母爱都有一种深深的渴望,没妈的孩子不但是从小渴望母爱,就是到年老的时候渴望的心还是依然不变,甚至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本加厉。

在此,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所有的母亲们,请深爱你的宝贝,没有孩子的母亲节,我想母亲也不会快乐,因为孩子才是母亲身份的凭据。请不要任性随意的放弃孩子,也愿更多的母亲都发起母爱去关爱没有母亲呵护的孩子,给他们一份来自母爱的安全感。实际上,世上所有的物质都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唯一能安抚孩子的就是母亲。愿天下的妈妈都作好妈妈,好妈妈就是对孩子负责,对“母亲”这个称谓,这个职任负责。

好妈妈天天都是母亲节,母爱如水!

父亲节之际,同样祝天下的父亲,好父亲天天都是父亲节,父爱如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