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看哪,他们以服务性行动展现了基督福音的荣美

作者: 刘盐约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12月21日 09:50 |

 上周短短几天的福建之行,我参观走访了“泉源之家”和“爱邻舍”两家基督徒服务机构,印象非常深刻。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福音的荣美,也看到了中国教会未来当发展的一种方向……



12月3日下午我和团契的几位弟兄姐妹们一同外出上山造访泉州市“泉源少儿培育之家”,简称“泉源之家”。这是一所关怀流浪孩童的特殊公益教育机构,租用的是当地一座废弃的小学校,由一对爱心基督徒夫妇开办,有十多位志愿者在此参与服侍,到现在运作近十年了。

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是自闭症,有的是读写障碍,有的是身体残障,有的是中轻度智障,他们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流浪儿童,他们被家人遗弃,也不被社会接纳,无家可归。但是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新生的机会,在这个爱心家园里他们被接纳被关怀被栽培,因为在这些服务他们的志愿者眼里,他们不是拖累社会的“渣滓废品”,而是一个个有着人道尊严的宝贵灵魂。        

机构为他们提供很专业的全方位关怀辅导培训,还开有手工及厨艺课,并建有乐队,每天做两次集体活动,以此帮助他们重建品格,重拾自信,并学习技能。等他们成年后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进入社会。机构运作以来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也不时志愿者过来做义工服务。我想,这种公益慈善服务正是对天道与人道主义信仰最好的践行。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们接触社会最边缘最不起眼的群体,以人道大爱去服务他们转化他们,正如机构正门口一副楹联所示:“泉涌溢浩瀚神恩流不尽,源于爱十架情深育幼苗”。


“爱邻舍”,是出现在《圣经》里的高频词汇之一,代表着基督信仰最崇高的伦理精神和入世信念。


如今这个词成为一家民办非盈利公益组织的名称,这就是泉州市“爱邻舍”社工社区服务站。这是由三位有梦想有担当的年轻基督徒本着天国理念和社工精神创办的,于今年十月正式挂牌成立。“爱邻舍”不是抽象的神学教条,而是实实在在地爱社区爱身边的每个人,如同爱自己一样。服务站的使命是有策略地运用全人的理念,以爱为旗,爱人如己,关心人的身体及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和福音书记载的耶稣事迹和教导多么相合!是的,他们在效法耶稣,践行天国的信仰价值!


其实早在两年前,作为在校生的他们就开始尝试进行探索了。当时他们就敏锐地发现所在社区的孩子们,或是因父母不在身边,或是因为父母工作忙碌照管不过来,处于心灵流离状态。于是他们对这些孩子们产生了兴趣,租了房子,先从办作业辅导班(完全是义务的)做起,吸引了很多孩子参加。以后又从课业辅导扩展到活动实践和品格教育,通过精心设计的诸多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社交及动手能力,促进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经过一年多摸索实践,“爱邻舍”逐渐成长,不断完善,并且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最终于今年十月份挂牌,注册成立正式的NGO社工机构,“爱邻舍”的名称继续得到沿用。社区委提供三套门面房作为他们的办公活动场地。我和三位弟兄姐妹有所交通,也了解到他们的“爱邻舍”行动除了继续做社区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的服务项目外,还在筹划开展针对社区中老年妇女的关怀服务项目,比如健康义诊,文化扫盲,家庭探访等。愿上帝坚固他们手上的工作,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公益事业及NGO组织目前在中国方兴未艾,国家也放宽相关审批程序,社会工作专业也在一些大学陆续设立,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工服务将要成为一种潮流,那么教会也不能落后于时代。多年前我读过《光与盐——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十位历史名人》这样一本书,里面讲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作为历史名人的十位杰出基督徒(有“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清华校长梅贻琦、妇科医生林巧稚、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等)的事迹,涉及教育、医疗、妇女、乡村、外事等多个社会领域。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却没有把自己封闭在教会和宗教修炼的狭隘空间里,而是效法耶稣,走向社会,接触人群,特别是那些弱势或边缘人群,遵照耶稣的教导而行,把天国的福音透过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服务给世人(也就是他们所接触到的“邻舍”)实践呈现出来,借此改变社会造福于人。因为他们的主耶稣当年就是如此关切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他们的身心灵需要的。


我想,几位年轻弟兄姐妹“爱邻舍”社工服务项目的探索(以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公益性工作),正是代表了中国基督徒群体前进的方向。天国不是天堂,不是单单等到死后才进去的,而是已经临在人间,并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服务去呈现天国的样式,去拓展天国的境地。


朋霍费尔说过,教会是为他者而存在的。当教会忙于为自己的利益而获取资源,或脱离社会以自己为中心时(窝里斗也好,扩张自己的宗教地盘也罢)就背离了基督的教训。有鉴于传统基要派的极端狭隘,1974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世界福音会议成为福音派的一个转折点,洛桑会议发表了著名的“洛桑宣言”,重新审视教会和世界的关系,传福音和社会责任的关联。在该宣言的第5段“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中如此宣告:“传福音和社会,政治的参入,同为基督徒的责任”;第6段进一步说:“在教会的使命中,以牺牲的服务来传福音,是最根本的要素”。


在之后数年,福音派教会逐渐体认到,社会行动是传福音的结果,也是其桥梁,两者互相配搭,而非对立。也就是说,“福音是根,传福音和社会责任同样是其上的果子”。这种认识回归到耶稣的教导和天国福音的信仰,突破了基要派极端狭隘的宗教围墙。有着这样认识的教会和基督徒,效法他们的主,走出宗教,接触社会,服务人群,以自己的社会服务行动向世界呈现福音的荣美,展现天国福音的大能!这不正是中国的传统教会要突破和转化的方向?!


写于2016年12月11日





特约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平台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