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读者来稿:一次下乡探亲时看到农村教会的感想

作者: 读者投稿:文嘉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5月27日 08:47 |

前段时间回了一趟家——那是据我离家六年后第一次回家。抽了一天的时间跟爸爸妈妈下乡探亲,走到小舅舅家大门口时看到的一幕,却令人感到浑身发凉。

小舅舅和大舅舅的两栋房子是紧紧挨在一起的,两家共用大门处的同一块平地,平时一起晒谷、晾菜等等。然而这次回去时,看见平地中间立着一面比常人还要高出许多的墙,将一块整地隔成了两块,两个舅舅的家也因为这面墙而被隔开。原本从小舅舅家大门口直接走十步就能到大舅舅家,如今却要从后门绕一圈才能过去。

六年不回来,一回来猛地看到这面墙时,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为什么两个舅舅家如今好像陌生人一样?还要用墙来把两栋楼隔开?以前他们的感情不是很好吗?晴天一起晒太阳雨天一起喝茶,为什么几年的光景就全变了?

带着疑团我询问了爸爸,他告诉我说,起因不过是因为钱。在各个方面因为钱两家不能协调到一起,最终这些不愉快都积攒在心里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矛盾越积越深,直到外公去世后,他们眼见着没有可镇压的人在了,就干脆砌了一面墙将两家隔开,眼不见为净。

听到这个答案时,我深感在意料之中,又觉在意料之外。曾经以为亲情是在这个世界上最牢不可破的关系,却不想仍抵不过金钱的力量。这面墙看似立在两栋楼的之间,实际却立在了两家人的心里。

我上午去了小舅舅家,下午去了大舅舅家,分别找他们聊天,又从信仰的角度来告诉他们人生在世,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钱虽然是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之物,却不是人生活的主导……好话歹话也说了一筐,然而两个舅舅却丝毫没有反应。无奈之下,我只好沿着乡间的小路往外公的墓地走去,刚走出不到200米,就看见前方一处平房的顶上立着一个小小的十字架,还有若有似无的歌声从那房子里传出来。

我心下一惊:什么时候这里居然有了教会了?连忙赶过去一看,透过不大的门缝看见里面坐着十来个老人,每人手捧一本破旧的赞美诗集全神贯注地唱着。我站在门口静默了很久,内心却是思绪万千:六年前这里还没有教会,如今却有了……然而即便是有教会,两个舅舅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晚上我问了问妈妈关于那个教会的事情。妈妈说,教会是两年前开始有的,参加的人不多,也就是一些老头老太太们。而且,即便是门上挂了一个小十字架,这处房子也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妈妈表示,要不是因为女儿(也就是我)信仰让她了解了基督教,她根本不会注意到那处房子是教会。听完妈妈的话,我不由得回想到,那处房子确实很简陋,虽然离舅舅家不是很远,然而却是孤零零的一栋坐落在田间,四周全是野菜、稻草,有时候从旁边路过时,真的很难引来人的注目。

第二天,我邀请两位舅舅一同去那个教会,却遭到他们的断然拒绝。此后邀请了几次都遭到拒绝后,我也就黯然放弃了。在回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从前看过的一本书上说,为什么农村地下教会会发展的这么快呢?主要是在以前,农村一些人家互相之间有矛盾时,没有人能去调节、和解。但是教会会派出同工、义工去这些家里做调节、和解的工作,使得他们能很快接受基督教信仰。然而笔者所看到的那个教会,目前信仰的还只是一些老人,年轻人仍旧沉浸在吃喝玩乐当中,甚至连屋旁边有教会这个事都不知道。这个教会要怎么发展呢?老人们要去做年轻人的工作实在不容易……有谁能出来成为和解者呢?毕竟在舅舅的那个村庄里,有矛盾的不止他们一家,只是他们是亲兄弟,所以一旦矛盾了会比较引人注目而已。

联想到之前两个舅舅家门前的那面墙,又想到不远处的教会,我深感神已经在工作,想要在这个大地上复兴他的福音。然而人心如此悖逆、顽梗,深陷在世界和物质当中不愿脱离,甚至是抵挡神的工作。一时间,我有些迷茫……除了努力为他们祷告以外,还能做什么使他们打开心接触福音呢?那个安静坐落在田间的教会,怎么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