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中国农村教会青少年事工何去何从

作者: 约基别 | | 2010年06月28日 08:58 |
孩子的成长跟教会的未来息息相关,在中国的农村教会,青少年的信仰教育该怎么做呢?一位曾经去农村教会做少年夏令营的肢体对农村教会青少年事工的体会和看见的存在问题粗略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探讨青少年事工的发展道路。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会信仰中,信徒强调走十字架道路和内在的属灵生命。他们为信仰能摆上自己的一切,而且受苦也成为了特定的属灵印记,而且在个人与主关系中,他们注重个人性的读经祷告和灵修。然而,处于相对和平时期的年轻信徒恐怕未必能完全理解传统家庭教会所持守的信仰形态。对于年轻的弟兄姊妹,现在的信仰环境相对宽松很多,而很多父母在此时对子女的属灵生命的引导出现两个极端:
 
(1)将信仰强加于子女,使信仰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一个压力。
在农村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很少能从心灵上有沟通,更难说属灵的生命的传承了。父母若不能理解孩子心中所想的是什么,而一味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那一代的信仰方式去生活,在属灵生命的传递上会给子女造成对信仰认识的偏差,甚至令子女感受到压力,觉得神和团契离自己现在的生命很遥远,进而远离信仰。
 
(2)希望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却在实际引导中过分娇惯孩子。
现在,中国教会下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比上一代提升,他们大都能享受到父母全部的照顾和爱护。一些父母过分宠爱孩子,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低下;若孩子过分注重物质享受,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农村教会牧养青少年的压力
农村教会有老年化问题,不仅是教会信徒的老年化,而且牧养的人员也是年纪很大的属灵长辈,虽然属灵生命很丰富,但在与年轻一代的沟通和牧养上存在很多困难。农村教会的属灵资源更新率和城市教会的相差很大,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和传递速度远远高于以前。青少年通过书本、网络等途径,很容易接触和了解世界许多的声音。然而,教会若未能从属灵上对许多世界的思潮进行回应,对年轻的弟兄姊妹的生命进行有益的引导,很多人便“随流失去”(来2:1)。深究这个问题的本质,可以进一步归结为农村教会面对城市宣教的挑战。
 
很多年轻的农村孩子现在都选择在城市上学,在城市中,群体和文化的多元化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很多影响。若农村教会的主日学和讲台信息仍然是面对群体和文化都相对单一的农村人群,那很难满足青少年的牧养需要。比如说,让当地教会的传道人说生命见证和属灵体会,一定是充满丰富的体会和神的恩典,但若有年轻的弟兄姊妹问他们关于科学与信仰的问题,恐怕他们难以给出使人满足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当地教会那么欢迎我们这些年轻的弟兄姊妹来带领营会,分享与年轻人贴近的信仰话题,解答他们的问题。如何对这些“农村城市人”牧养,甚至说再宣教,是当代农村教会的挑战。

农村教会牧养的新需要
在新时期,教会牧养上如何回应时代的需求?在以往的成长之中,农村教会成长主要体现在蒙恩得救、单纯的爱心和火热的传福音热情。但现今的教会成长,特别是对年轻的信徒的牧养,需要有全人的关怀和更能回应时代的真理讲台。
 
现在,农村教会跟孩子的接触比不上网络世界占有他们的时间那么多,再加上教会缺乏对青少年的牧养和关顾,成年信徒又未能彻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传道人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些年轻人面对成长和信仰的迷惘。结果,许多青少年在学校面对进化论与创造论的冲突、属世的价值观与基督教伦理的矛盾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放弃信仰。
 
在这点上,教会的主日学老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改变“家长式”的传统教养方法,以圣经的话语引导他们,将真理造就和心理关怀有机结合,使信仰在儿童心中,不是添加在学习外的另一种负担,而是能帮助他们学习、生活等需要的脚前明灯。牧养青少年是当务之急,因为他们是教会未来的支柱。
 
目前农村主日学缺乏足够的属灵资源和受过训练的教导人员,将信仰真理和儿童成长心理需求有机结合将会是主日学教牧的需要和挑战。
 
“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罗1:14)中国城市教会日渐兴起,教会在信息更新和属灵资源的占有上,都远远比农村教会优越。虽然我们在神面前能满怀信心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但同样,“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城市很多弟兄姊妹在享受优厚的牧养同时,要切切谨记,相比于农村地区,我们大大欠了福音的债!一方面,城市教会应向农村教会提供更多的属灵资源,如,系统的主日学教材,相对成熟的青少年事工牧养方法和培训。另一方面,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是,差遣有良好装备、有负担和服侍心志的弟兄姊妹到当地服侍,牧养这些中国教会未来的希望。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