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福音时评:从“上海迪士尼”到“你在追求什么”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4月02日 14:28 |

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万千中国人的翘首以待中终于要开园了。网上的疯抢门票气氛也是直接秒杀春运,据说最高峰期是每秒售出4000张到5000张门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网点击量半小时内超过了500万,导致系统一度出现故障。

这让笔者不由得想到了每年苹果手机即将开售时,苹果门店前空前的盛况——浩浩荡荡几公里队伍还真符合那句广告词: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似乎在为了所追求的东西上,人有着出乎意料地执着与热情。

笔者又想到,圣经里也有这样一个人,在起初逼迫基督徒这件事上,也是竭尽心力、热情如火——正午下顶着大太阳从一个城市去到另一个城市,只是为了找到基督徒们的藏身之地。这个人就是保罗——在他未曾信主之前,他把所有的热情、追求、毅力、坚韧都用在了逼迫基督徒这件事上。然而当他接受基督为救主、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以后,他将他一切的品质都用在了传扬神的福音上面。他将真理传遍地级,曾几次世界性宣教旅行,无论遭受怎样的患难、毒打、逆境、困苦他始终不该初衷,一心一意坚守真道仰望神,为要将神的话语传遍地级而竭尽全力地奔跑。

在现今社会上,像保罗这样的人并不少,却又完全不同。有些人为了心爱之人,可以风雨无阻、苦苦追求很多年,天热送扇天冷送衣无微不至;有些人为了得到更多钱,昼夜加班、省吃俭用,仅仅只是为了看银行卡上多出一个零;有些人为了权利,将一切的良心、道德、律法踩在脚下,踏着可利用之人的肩膀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的人,多到数不胜数。

此前在网上,有一个帖子如此提问:“为什么每个人都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有人回答“是人的本能”,有人回答“是满足生存需要”,然而有一个人的回答却是很深刻,他说:“是因为灵魂的空虚”。

今天我们有几个人能真正看到自己灵魂里面的虚空与渴望呢?国外某家媒体曾说:“中国人极端地追求物质”。可能这有些过于狭义,然而却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它很有道理。《传道书》里如此写着:“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传1:2-8)”。人心哪里有满足之时呢?想了1还想要2,有了3还想有4。

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是何等有智慧之人呢?他享受了人生的巅峰:财富、权势、美女等等,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他却在离开了神以后发现,所有世上的这一切都只是虚空,就连人们看重的“智慧”,他也不过说是“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赠知识的,就加赠忧伤。(传1:18)”。

人应当追求有价值的东西,人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因为信仰有对超越性的彼岸世界的追求与盼望,往往能培育人们超越功利的恶价值观。只是现今的状况就是,中国人与其他民族相比起来,宗教信仰的心理相对要淡漠很多。由于没有宗教信仰,权力和财富就成了人的信仰,有钱时人就精神抖擞,没钱时低沉失落,钱、权成为了衡量一切人或事的法律和标准。

中国由古至今,每一朝每一代都提倡“富国民强”,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看重金钱,也离不开金钱。因而这样的思想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导致人成为物质的追捧者——当然,更多的是现实将人逼成了物质的追捧者。房价上涨;亲戚邻居买车;孩子上完小学初中高中还要上大学,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吃穿住行医,样样都是钱。现实使得人不得不走上一条“金钱至上”的道路。

物质上的追求和享乐能给人带来精神层面的提高吗?答案是不能的。唯有真正的信仰才能提高人的精神层次,它不是依照人的外在条件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是无论贫、富、苦、乐,是高官是平民,它都能给人灵魂上的满足和力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