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特稿】面对贫穷传道人的呼声,我们捐还是不捐?(中)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2月20日 10:10 |

续:【特稿】面对贫穷传道人的呼声,我们捐还是不捐?(上)

苏北老传道人:光是给钱,不说明用途不行

路加姊妹的故事在苏北二线城市的一信牧师心中激起了共鸣,虽然他是一位在并不容易的环境里牧养地方教会数十年的基层老传道人,他一方面代职,一方面服事。

“人都有罪性。”他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点,但问题是我们常常忘记,尤其当我们看到教会神职人员时往往会自动选择忽视这一点。

虽然一信牧师的教会不大,但在数十年牧会中因为常常各地奔波服事,各样的传道人也见过不少。他坦言,的确有些传道人的生活作风他不能认同,感到他们忘记了十字架的宝贵传统,养成一种攀比心态。“当然生活条件好了过好一点日子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个服事主的人不能立志过一个简朴廉洁的生活,那他也很难和弟兄姐妹联合。一些教会领袖看到周围的人都有车有房有新的技术设备,其实自己的教会很穷,很多弟兄姐妹基本生活都困难,却用作为领袖的权力到哪里都是住最好的宾馆、吃最好的餐馆、买最新的手机…在这样的事情上反而跟世人看齐。

不能在生活上走是十字架的道路,这是不少平信徒受试探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们可以用更先进的设备造就教会,但关键是我们的心态,不能只是追求和攀比世俗的东西,反而受不了一点点苦和累。神的仆人要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要求别人。”一信牧师如此告诉基督时报的同工说。

在奉献上,他看到如果一个教会比较公开和监督的话,一般不会留下空子,但往往财务出现问题的教会大多有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家长制明显。“如果是比较强制性的家长制的教会,领袖得到支持和资源后,要么自己掌控,要么就交给自己家里面的人掌控,最后实际变成了个人财产。”当然其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比如有的教会领袖拿着捐助去卖了汽车、摩托车等工具,自己也会用来开着去做圣工,也会做私事,但又不属于明确说这是教会财产,或是私人财产。但一信牧师强调说,教会尤其在财务上要公开和透明。

一信牧师把传道人未很好的使用捐助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得到了供应却没有很好的服事,或以建堂等教会的名誉要求奉献却中饱私囊。

“奉献的人肯定是讨神喜悦的,但应该要了解清楚:是不是对方真的需要,是不是真的能正当使用。重要的是对方怎么用,这才是关键。”

 “光是给钱,不教导,不说明用途不行。”不过,他也指出,当然,如果捐助人是有感动给传道人个人生活用的,那么不用问,但如果是用于教会公的用途,“就要问清楚。”

对于“我的奉献是我和上帝的事情,对方怎么用是他和上帝的事情,是他要对上帝负责的”这种不少捐助者的想法,他的态度是“一半赞同,一半不赞同”。因为“个人生活的,这样说可以,可是传道人说是给教会用的,但是自己用了,这是不行的。这个要问。”

贫穷传道人的现状:有的很穷,有不并不穷,有的很矛盾

李弟兄曾受到过北京一个供应传道人生活的事工“香膏团契”的委托探访过一些传道人,这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供养传道人生活的事工。“香膏”两年前发起,一方面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传道人、接受他们的申请,一方面寻找有捐献心志的信徒,搭起彼此的桥梁并彼此监督,现在云南、甘肃、广西、陕西、湖南、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多个省份都有他们供应的传道人。

因为被委托探访的原因,李弟兄接触了各地一些传道人,也了解了许多一手的情况。他坦诚,“有些传道人的确很贫穷、需要帮助,但也不是那些说自己贫穷的人都贫穷。”

既然并没有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申请供应或发出呼声让别人关注呢?“其实有没有这个钱,对他们并不关键,但是他认识的一个传道人得到了,所以他觉得他也该得到。”李弟兄介绍说,他遇到不止一个类似这样的情况。

还有一类较为复杂的情况是:的确有些传道人很贫穷,但“其实看的话,他们艰难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融入教会、很好地服事教会。这些传道人有的也会反映所服事的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仔细看的话那些问题不是很关键的问题,可是他们接受不了这些问题,也不能甘心乐意的服事。”

这些传道人有时候还有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李弟兄描述说:“既不能甘心乐意的服事、融入教会,又觉得自己就是要服事的、就该在教会里面,所以也不想出去工作。所以,既不能在教会很好地服事、在教会没有自己的位置服事,又不想出去打些零工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就陷入到两难之中。”

“当然也有因为供应而坚持了事奉的。”李弟兄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做传道的姊妹本来已经打算一个月后去找份工作,正处在两难之中,“一方面经济困难,一方面真的是想服事”,于是做了一个祷告:“神啊,如果你给我一定程度的经济帮助,我就去全职服事。”祷告没多久,就有了香膏的供应。这位传道人见证说这是上帝对她祷告的回应。

邯郸老传道人:透过私访真实了解很重要

来自中国福音老区的邯郸某县城的王长老的故事更加典型。这位基层传道人从22岁到47岁差不多25年来做一直坚持义工传道人(注:义工传道人是中国农村教会过去几十年的传统形式之一,教会不付薪水),一边种地养活自己,一边牧养教会。两年前,接受了“香膏团契”的供应,之后开始了专职服事。

王长老即将50岁,说话朴实,乡土味浓郁。他坦诚说到,的确存在有的传道人了接受了钱却不能很好的服事和藉教会名义中饱私囊这两种现象。“我也曾见过这样的传道人,圣经也说:‘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有一些传道人有这样的供应,但是不做匹配的事情,的确是有的,拿了供应但是却不把时间奉献给神。”

“有的时候,讲台成了‘乞丐传道人’要钱的地方,他们在讲台上说的自己很可怜,让弟兄姐妹来可怜、来帮助他们。还有的藉着教会的名义来搞什么募捐,中饱私囊。”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王长老对基督时报的同工分享说,他认为私访了解传道人真实的情况最重要,主要是透过传道人牧养的教会的弟兄姐妹和教区侧面了解。“你当面问我的话,我就是再糟糕,也会隐藏得天衣无缝的。所以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深切了解传道人。比如私访——透过信徒来了解。别人不了解,但是他所在教会的牧养的信徒和教区应该是了解他的。因为他再掩饰,也不可能掩饰身边的教会和信徒啊。”

如果没有时间去详细了解的话,另外他认为还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去透过一些供应对方的弟兄姐妹来识别他想供应的传道人,“看传道人得到供应之后,神是否加增他行善的力量。”

他也强调,弟兄姐妹在决定供应传道人之前,要祷告看自己是否有圣灵的感动,要藉着祷告求圣灵引导,而且要看自己在供应传道人的事上,“神给自己的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喜乐的还是有点勉强去做的。”

不过,王长老面对没有很好的服事或以教会名义中保私囊的传道人指出,“当然,这样的传道人是有的,但这样的传道人不是占大多数的。”

其实,低额稳定奉献带来的良性效果令人吃惊

事实上,即使是很低额的奉献,但是长期而稳定的话,对于大多数贫穷的基层传道人的服事和家庭都能够产生深远效果。王长老亲身的案例就是这一点活生生的见证。

王长老的情况是很多农村基层传道人的典型情况:“我们之前已经是20多年的义工传道人了。之前这里留下的传统是越穷越好、越穷越属灵、越穷越爱主,所以很少关怀传道人。我们怎么办呢?就种地——多种一些地,还有节省——缩减我们的消费。”

表面上看,王长老和妻子一方面生活能够维持,也能够服事,但其实两者冲突起来非常真实。“因为之前没有帮助的时候,只能多种一些地,所以无论侍奉还是出去学习,我和妻子第一先得思考的是我们有没有功夫出去做这个做那个,只有农活闲的时候才能出去。”但两年前,香膏开始每个月供应他的家庭1000人民币之后,他们不用再种那么多的地,“自从我们得到了帮助之后,再出去侍奉和学习的话,就不再为生活感到担忧了。接受了供应了之后至少不会出去了之后没人管地的事忧虑了。所以我出去学习或者侍奉也好,都比较方便了。现在我们只有几亩地,我妻子一个人也都可以做了。”

“所以我感受到:自从有了供应后,我和妻子在事奉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因为我们可以从义工走向专职。”

虽然对城市人来说,1000块对一个家庭月消费来说是少的不可想象的,但王长老已经很是满足和够用了:“对乡村传道人来说,这个供应足够我们的消费了。我们是农村人,比城市相比还是低的多。对于我的群体来说,基本上农村不是修房盖屋的话,这样的花费是足够了。”

现在和他配搭服事的一位重要同工也是类似的情况。“如果我那个好同工没有供应的话,就只能自己去找赚钱的门路,不可能全时间奉献教会。可是,有这样奉献的话,至少他没有生活的挑战,至少足以应对今天教会的事奉。我也是如此,我也是没有供应的时候常常面临很多的试探和压力。比如很多人涌向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诱惑,靠着种地支持你的所需本身就是不够用的。”

而且,这样的供应并不仅仅提升了他和妻子的服事,他们孩子人生的方向也由此间接的扭转。“我们经济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喜欢我的孩子打工挣钱以缓解我的压力。”王长老的儿子其实四年前就很想去河北一所神学院上学,但“上学毕竟有消费”,当时女儿也在北京上神学,“我压力很大,所以就让儿子去上海打了一年工来攒学费,也可以供应我一些。”

但王长老接受了供应后,就让儿子不再打工了而是去南方上了一家神学院,去年又到河北一家神学院学习。“要是没有这样的供应的话,我可能就不会支持我的儿子上神学,因为上学毕竟是要消费。”

王长老坦言,如果没有这么大经济的压力,传道人更乐意让自己的孩子上神学,虽然做传道人的苦和累他们也知道,但仍旧希望如此选择,孩子们也是因为从小出生于这样的基督化家庭,受这样传统的熏陶不少也是乐意选择这样的道路。“除了经济这个挑战之外,基本上传道人还是乐意让孩子上神学的,尤其是农村教会的传道人。”他在各地参加祷告会时看到有城市教会的传道人出来为自己的孩子祷告大多是祷告让孩子们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很少有想让自己的孩子读神学的”,现在一般神学院的学生也还是农村教会出来的孩子占大多数,“因为农村教会的信徒还是比较单纯的。”

“但是传道人如果在生活上面临挑战的话,不喜欢让自己的孩子上神学。”他再次直接地用“不喜欢”这个感情色彩上并不准确但却朴实的词表达了一种无奈。

农村传道人贫穷的背后是教会狭隘观念导致

因此,王长老更加感恩于由于供应他的服事、家庭都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他却更加深刻看到时下农村教会或者说中国教会在面对供养传道人上的深刻问题以及严重后果。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钱的问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农村教会)突破不了‘不供应传道人’这样的传统观念。”他对比说,“如果养不起传道人,但是盖一个堂是不成问题的。这说明: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如果在教会说拿一部分钱养一个传道人,是被否决的。”

“现在最大的拦阻就是狭隘的思想、传统的观念。一直以来,就是觉得让教会在哪方面投资都可以,就是反对养传道人。”

王长老说起基层教会往往在开会讨论奉献要不要用于传道人时马上就是很多争论。“觉得传道人是奉献给神的,应该过信心生活。有的上一辈传道人这样说:‘我侍奉了几十年教会,我当初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拿过一分钱。你们为什么要想拿钱呢。’还有说的更难听的,说‘你觉得你很穷的话,你可以出去打工啊。’”

与此同时,如果传道人在讲台上宣讲奉献和供应传道人的内容比如根据圣经旧约的规定专门服事的利未人由全体犹太人供应的道的话,马上会遭到批评和指责。“往往只能请外来的人来讲,否则他们会议论你、在背后反对你。往往是谁推动这个工作,谁就挨骂。”王长老无奈说到。

谈到这一点,“香膏”的同工李弟兄也深有同感,他告诉基督时报的同工说:“有的教会因为规模小,所处的地区也很贫穷,所以教会很穷,没办法养起传道人。不过,也有很多教会很有钱,但是他们更看重教会的硬件建设、看重教会多了什么东西,比如建堂、钢琴…..不看重供养传道人,不看重会给传道人奉献,有本地的传道人讲类似的道,直接就被拉下去了。”

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李弟兄总结说,“传道人很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教会没有供应传道人的观念。很多地方的基层传道人是没有工资的,有的话也是,大多也都低于600,虽然农村消费低,600花的话比在城市好一点,但你要是专心服事的话,这点钱养活一家人的生活也比较难。”

教会不想供应传道人背后的复杂博弈

其实,教会供应传道人、对传道人生活关心并非仅仅起到金钱上的激励作用,王长老说:“作为一个传道人、一个把自己真正奉献给上帝的传道人来说,他追求的不是金钱,尤其是这样的传道人在面对禾场的时候从来不会和教会讨价还价,比如你出去传道,只是给你路费,传道人也不能说什么,你出去服事5天只给200块钱,传道人就很满足了。因为每一个有呼召的传道人都不是冲着钱奉献的,传道人的观点是服事不是建立在给多少钱上。但是另一方面,我感觉到:如果信徒体谅和关心传道人,是给传道人很大的力量。哪怕只是给一点点的供应,传道人都是受感动和激励。”

“我感到很多信徒把钱放在奉献箱里、教会领袖存着而不用,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常常不是信徒不奉献,现在信徒生活水平提高了,奉献也越来愈多,但是现在教会的观念太差,教会领袖常常把钱存到银行而不用于传道人。”

王长老坦诚,落后的观念现在之所以还有这么大影响面,其中一个原因中国教会大体来说还是领袖风格几乎决定一切,如果是有异象有看见的领袖去推动和改变还可以,但现在很多教会的长老和领袖是没受过神学教育的人,“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觉得传道人就该穷啊、越穷越属灵啊,他们跟现在很多中年传道人观念不一致,所以很多冲突。如果观念一致的话,会容易得多,而且不会出现这么多传道人贫穷的原因。”

“虽然教会不能全养传道人,但至少可以养一部分。可是现在的话,基本在养传道人上都是0开支。你做什么开支都可以没有意见,但唯独在关心传道人上几乎没有什么开支。”

除了落后的观念之外,不少背后是由于老的领袖和新的传道人的博弈带来的。王长老举出周围一个县城教会的真实案例:这个教会的领袖属于老一代观念,三年内把所有来这里服事的神学生“都撵走了,一个都不用”,其实这个教会在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每个月奉献都至少5万,但是不供应专职传道人,专职的人都被取缔了,教会的年轻传道人没有供应之后,都出去打工了。”

“这是教会很可悲的事情。”为何出现这样的事情?王长老分析说,“中国教会老一代的领袖很多是没有受过神学教育的,当新兴领袖起来的时候,以前的人已经是领袖的位置了。这些新兴的领袖和老一代的观念不一样,所以老一代很害怕这些年轻的、受过神学教育的人在教会里扎住根,他们就没有影响力了、慢慢失去地位了。所以往往压制年轻人,而且找些难题给他们,特别是经济方面。”

而年轻的传道人也不敢自己独立做新的教会,“因为信徒很多对真理认识不够,你要是在农村在开一个新的教会就等于分裂教会。如果你分裂教会的话,老的领袖已经根深蒂固了,会把你打成分裂教会的人,一般传道人页不会选择这样的路,因为连信徒也不支持你。”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处境,不少传道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一代,无奈下只能选择出走这条路。

今天不改变,10年后农村教会怎么办?

所以,比起落后观念导致传道人生活艰难之外,王长老最担心长远来说,基层的传道人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人敢出来做传道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新一代。其实,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农村传道人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经济,看现在农村做义工(传道人)的弟兄少了,很多都是姐妹了,因为弟兄都出去打工了。看的话,30岁的传道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因为农村土地不再分配了,结了婚的话,妻子孩子都没有地,所以必须出去打工。”

“虽然现在我们中国是在城镇化发展,城市化教会兴起,但是我认为,近10年到20年农村教会不可能消灭。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一部分农村教会衰落了,但也有发展的。农村教会长期来说还是会存在的,农村教会的传道人也是必须需要有的,义工是需要的,义工还是不能被取代的,到什么时候还是需要义工的,但全职也需要有。”

因此,王长老呼吁观念的转变之外,更加呼吁农村教会从义工传道人到专职传道人这一方面的深刻转型。“现在很多农村教会在转型,很多领袖也发现义工要转向专职了。因为现在包括30岁以下的义工基本没有了,像我们这种40-50岁之间的义工传道人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家庭,很多人也就放弃了服事出去打工了。即使不打工的话,也是必须想法子多种地,或者找个生意去做。如果没有教会给他们供应的话,也不能很好地做义工。”

“所以我们也在极力倡导必须转型,否则教会就没有后续传道人起来。虽然现在推动教会供养传道人是比较有阻力的,但即使这样,以后教会养专职的人是必需的。”

王长老建议说,的确现在农村教会很松散,不少农村教会人数也很少,不可能每个有专职,但至少一个县城的教会得有几个专职的人员。他拿自己所在的县城为例:“虽然一个只有20,30个信徒的教会不可能养一个传道人,但几个教会联合起来,一个县养5到6个传道人是可以的,这5、6个传道人就可以覆盖我们县城的教会了,足可以应付全县30个教会的需要了。”

这不仅可以让基层教会得到更专业的牧养,也是为了留住下一代传道人考虑。他拿自己的孩子举例,说到下一代再怎么学神学也是,如果当地教会不接受不供养的话,最终都会流失。“我的孩子现在上神学,可是将来如果教会不接受他们,那么他们还要出去打工。所以现在很多上神学的人毕业后只能往外走,本地是不养。”

“转型就是为了让信徒知道未来10年教会怎么办。现在还有一些义工可以维持,但10年以后没有新兴的传道人起来,那个时候再想采取措施不就晚了吗?”王长老不禁反问道。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注:文中观点属受访者意见,基督时报网站保持中立。独家稿件,欢迎个人分享并注明来源与链接,其他媒体与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