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系列特稿 (四)海归牧者谈:海归基督徒在中国教会与社会的角色是什么?

作者: 王新毅 祝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9月07日 00:44 |

1854年,容闳成为第一个自美国学成归国的留学生,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海归”,不仅如此,他在留学期间,也认识了耶稣基督、成为了基督徒。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容闳是中国历史上上第一位海归基督徒。

容闳虽然远非是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慈禧、袁世凯、孙中山和黄兴等这些风云人物之列,但是他是中国“西学东渐”第一人,也是唯一全程参与近代史的中国人。他早年就曾立下志愿“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854年容闳在耶鲁大学获文学士毕业。当时他并不想马上回国,因为七年的美国生活已使他改变许多,而且他已于1852年加入美国国籍。

但就在那个时候,圣经里的一节经文总是浮现在他脑海之中:“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5 8 节)对容闳来说,“亲属”和“自己家里的人”就是中国。于是不久,他就搭船返回香港,经过海上151天的漂泊,终于回到了故土。

之后,他发起以留学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兴国计划,他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之父或新式教育的催生者,其实,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教育领域。

从容闳一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归群体、海归基督徒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正面果效。当年的海归还算少数,而时下的海归有统计说2012年可达到百万,未来他们会对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不少人所关注的。而其中,占有大约10%的比例的海归基督徒又会在中国教会和社会中发挥怎样的角色?

曾经在美国生活9年、但因回应上帝呼召,五年前返回北京、现一边工作一边带领海归事工的大卫弟兄在分享了海归基督徒流失严重这个问题之后,指出,中国教会需要关注海归基督徒这个不可忽视的禾场,因为这个群体可以对于中国教会的发展、社会的健康都可发挥积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与影响。

首先,大卫弟兄非常强调海归基督徒这个群体可以成为中国教会普世宣教上一个潜在的生力军。“普世宣教本身就会涉及到许多跨文化宣教,海归基督徒这个群体本身就是‘跨文化’的产品。他们有海外留学、跨文化的经历,他们在语言和文化上都有优势。这些在上帝手里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宣教利器。”

“福音传到中国,以后也要传出中国。我相信,中国教会将会在未来的普世宣教中非常重要,而在承担普世宣教的使命当中,海归基督徒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卫弟兄进一步分享说,“当然中国教会本土信徒也肯定会有很多参与海外宣教的,但是在语言上和跨文化的经历上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装备和培养,而海归基督徒则相对没有那么多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所以最好是——海归基督徒融入中国本土教会,互相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按照上帝给予各自的恩赐一起同工服事。”

不仅仅在普世宣教方面,在本土教会自身建造方面,海归基督徒也可以成为一个宝贵的可使用的有生力量。“现在国内新兴的城市教会相对来说,还都比较年轻,牧养、管理等各方面都还不完善;而这些海归基督徒在海外开始信仰的时间可能更长,受到精心的牧养、而且很多都有服事的经历,甚至不少还受过神学装备,他们对中国教会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作为一个从海外回来、现在牧养海归的牧者,大卫弟兄更多是从微观与给予的角度谈海归基督徒这个群体对中国教会的促进。而对此,中国本土教会领袖之一的北京城市复兴教会的主任牧师李圣风则更多是从中国教会宏观发展与接待的角度进行分享。

“未来几年,一批海归基督徒的回来将会成为新兴城市教会成长的又一契机。”李牧师从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趋势来分析,“过去几年,中国的城市发展主要依赖于农村人力的大量转移——也就是民工潮——奠定了城市化的程度。伴随着这样的迁移,城市教会也在这几年,涌现出不少这个群体的信徒。”

但未来几年,城市化不再需要很多外地的民工,因为城市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所以现在大家看许多新闻会发现,一线城市比如北京等地的民工急剧减少,有报道说北京民工学校已经从以前的1千多所减到1000——很多民工已都转向二线、三线城市,这样的趋势也会令身处其中的城市教会受到影响。”

“而未来几年,一批海归会回来,这可以成为城市教会成长的又一契机。”李牧师呼吁本土的城市教会要看到这点,“要抓住契机,而且要欢迎他们,要有效的落实,因为流失的基督徒比找到教会的多的多。”

作为一个本土的牧师,李牧师带着“看别人比自己强”的心宝贵看待海归基督徒这个群体。他说:“海归基督徒为什么宝贵?因为国外教会花了很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国外教会和事工的付出,带领他们认识耶稣基督,10%的留学生成为了基督徒。这是他们心血投入的果实,所以同是基督身体的国内教会有义务留住这些人。”

“对于这些海归基督徒,国内教会要有成全他们的人。我们要服事他们,带着希望从他们中间出来比我们更优秀工人的心去服事和成全他们,为神做工。”也正因如此,李圣风牧师所在的北京城市复兴教会在开春计划今年度事工发展时,特别讲海归基督徒的牧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海归基督徒可成中国社会光与盐的中坚力量

不仅仅可以成为促进中国教会发展、参与普世宣教的潜力,海归基督徒还能够在中国社会中发挥正面影响力。

“海归基督徒回国后大多都会工作在相对更重要、更有影响力的岗位上。”大卫弟兄列举说,“比如说企业家、商业主管、律师、医生、传媒、教授.......海归基督徒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如果他们通过勤奋的工作、出色的成果、重大的贡献在工作上做好见证;而且他们在信仰的层次上活出基督的生命,活出谦卑、包容、牺牲的品格,那么会促进社会、这个国家对基督徒的了解和认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原来信仰对社会来说不是一种威胁,而是可以积极影响到社会的一股力量。”

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博士也常常表示,需要看到宗教等社会的积极作用。他日前也透过微博再次表示,中国人往往视宗教为负面资源,其实宗教是社会宝贵的正面资源,为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提供最重要的供应。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就曾有学者说过,宗教是个人道德、社会秩序所绝不可少的。而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说,做光做盐则是耶稣基督的教导。

大卫弟兄强调说,希望更多的海归基督徒看到这一点,不仅仅自己做光做盐,而且能够发挥群体的正面影响力。“因为一个人再有影响力,也是很有限的,只能影响到身边环境中的人,但当更多海归基督徒带着同样心志,那影响的可能是一个行业、商业的环境,甚至可能让一个行业得到净化。”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