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乔伊斯·梅尔:9条圣经原则帮助基督徒区分关爱和论断

作者: 童新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8月05日 23:05 |

威斯特布路浸信会(Westboro Baptist Church)网站上的一篇消息说:“感谢神,又有14名士兵死了。我们祷告再有14000名。”这个美国中西部的小教会除了名字,和任何浸信会宗派都没有关系。他们中尖锐的成员们相信,神对美国包容同性恋很生气……因此,神消灭军队、引起自然灾害。

同时,威斯特布路吹毛求疵的话语和方式让大多数人深感不安。比如,教会成员去纠察死去军人的葬礼,举着“祷告有更多死去的士兵”这样的牌子。据他们的网站,成员们于过去20年在超过850个城市参与了47000次这样的纠察。

近日,著名辅导员、作家、全球性事工“心灵希望”(Hope For The Heart)的创始人琼.亨特撰文说,神从来不会聚焦于我们的错误,以那种会伤害我们灵魂的方式。他的目标是带来正面的对罪的确信来激励我们改变。他的目标是,我们去效法基督的品格。那些刻薄的教会成员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思维,没有反映出耶稣基督的爱和怜悯的精神。

另外,任何人通过聚焦于别人的失败,会发展一种批判精神,而很明显,没有人不犯错。但吹毛求疵之人在扮演双重角色的时候会感到自己正义;同时,那些被审判的人感到被不公地批判、比较、定罪。

如何区分关爱精神和批判精神呢?琼.亨特总结出9个不同的关键点:

一、关爱精神是定罪行为,但不定罪人;批判精神定罪人和行为。

《圣经》作出了这样的对照—“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箴言》12:18)

二、关爱精神聚焦于我们自己的错误,批判精神聚焦于别人的错误。

耶稣使用了一种夸张的描述--“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路加福音》6:41)

三、关爱精神鼓励别人,批评精神嘲笑别人。

《箴言》11:12说—“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四、关爱精神是根据事实作出判断,批判精神根据表象作出判断。

《约翰福音》7:24中,耶稣表达了这条规则—“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五、关爱精神假定别人是最好的,批评精神假定别人是最坏的。

耶稣用了很多问题传达……明显的是--“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

六、关爱精神根据别人内在的需求扶持别人,批评精神没有看到别人未满足的需求就诋毁别人。

使徒保罗这样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以弗所书》4:19)

七、关爱精神私下和他人对质,批判精神公开批判别人。

《马太福音》18:15对私下对质讲得很清楚:“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八、关爱精神被给予建议时积极地回应,批评精神被给予建议时骄傲地回应。

所罗门的智慧可以再《箴言》13:10中找到—“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

九、关爱精神把慈悲扩展给他人,批判精神对别人缺乏慈悲。

雅各给我们带来挑战--“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各书》2:12-13)

注意耶稣如何指导他的跟从者检测他们自己的错误,在企图找出任何其他人的错误之前。比如,当宗教领导人想要他赞同用石头打死犯奸淫的女人时,耶稣邀请没有罪的人可以先打。没有人扔石头。接着,他没有定罪这个懊悔的淫妇,而是让她走,“不要再犯罪了。”

而今天,这个负面非正统的教会的成员们信奉“神憎恨罪人”……但真理是神爱罪人!不过,他恨罪,因为罪背离他对我们生命的完美计划。

耶稣基督为了拯救罪人的慈悲体现了真实的关爱精神的核心。思考使徒保罗强有力的话语:“‘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摩太前书》1:15-16)。

《圣经》中从未说过,有一种罪被称为所有罪中最坏的。实际上,神有想让我们避免的罪的清单列表:“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有古卷在此有‘凶杀’二字)、醉酒、荒宴等类,”(而仇恨、争竞、忌恨,那个教会的成员就在宣传这些)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一个扔石头的教会的成员,被别人怨恨并痛骂。成为一名扔石头的人,所需要的一切是带着刚硬的心涌出批评。

根本上来说,带有批判精神的人用定罪论断别人,而有关爱精神的人带着爱诉说真理。耶稣对我们所有人的警告是:“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马书》2:1)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