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姚晨萌生新闻理想拍《姚望》 倡国人以铁肩担道义

作者: 李铭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7月16日 21:15 |

“要是职场御姐,为了理想狂野,我曾拼命坚守,不愿随意低头。放得起大错,丢得起工作。爱情擦肩而过,伤痛当做收获。失败不过如此,明天重新开始。我叫陈若兮,我的故事或许就是你的故事。”这是姚晨在《搜索》里饰演陈若兮的说词。这位粉丝超过2000万的微博女王近期在接受一电视节目中说:“我觉得我演的角色带给了成长。”

自《搜索》后,姚晨很快拍了纪录片《姚望》,纪录片以姚晨作为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几位职业记者人,采访谈及到“新闻理想”;社会责任感;铁肩担道义。从过去的《武林外传》,不能不快乐的郭芙蓉的扮演者,到现在的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一幅大咧咧形象开始蜕变,变得越加深刻和成熟起来。
 
从最初像初见新早晨阳光的心情,姚晨的微博中:“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到《搜索》后在机场遭人误解,“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如今,姚晨在自己的《姚望》中萌发了“新闻理想”,这并不只是为记者们所设计,这更是姚晨的成长。她在《姚望》中做一个倡导,倡导更多人来拥有这份“新闻理想”,铁肩担道义,背负起社会责任感。让更多人面对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表现出的不再是冷漠无情,而是有“人情味”。

在《姚望》第一集中,被参访了两名记者。记者的身份像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们离事件很近,是事件的参与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他们。

她叫唐沛,新京报记者。采访过“纵贯线”,李宗盛、罗大佑、张震岳、周华健。她说自己有嗜睡症,一般不在家里写稿,回到家附近的一个咖啡厅去工作。因为演唱会大都在周末,又加上自己所在的媒体是日报,所以会加夜班到晚上11点之前截稿。

“新闻理想”和自己的工作并不太远

姚晨:“那你之前有新闻理想吗?”

唐沛:“新闻理想。其实说实话不太有。因为我觉得娱乐这块跟新闻理想还是差得挺很远的。”

姚晨:“是这样吗?你确定。你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新闻理想。”

唐沛:“我觉得是职业理想吧。我想做得更好。但是我觉得新闻理想对我来说有点大。如果我是有新闻理想的人那我会做民生或者是社会。”

姚晨:“但我觉得社会各有分工,不管去说惩恶,或者是说深度报告。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还是说我们作为娱乐记者,然后我们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这一面。其实两者都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唐沛:“对对对。可能每个人对新闻理想的理解不同吧。 因为我总觉得。我们报社开表彰大会,有的人去灾区啊? 有的人去调查啊,我觉得查得太远了。”  

姚晨:“如果很多人都去灾区了,那没有人关注生活了。”

唐沛:“社会都有分工吧。”

通过姚晨的采访让我们知道不是只有做社会新闻或是民声记者才可以成为有“新闻理想”的人。唐沛给了个很漂亮的答案,就是社会各有分工。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上带着“新闻理想”去生活,不要失去社会责任感,要勇于铁肩担道义。

永不改变了 “新闻理想”

她叫孔璞,同是新京报记者,从事深度调查报道。孔璞和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卫毅曾是邓玉娇事件主要直接报道人。在采访当地被不明身份的人围攻殴打,并在威胁之下强制写下“未经当地批准不能擅自到此采访”的书面材料,采访中获得的录音及照片也对方被强行删除。

邓玉娇案,又称“邓玉娇刺官案”,是2009年5月10日晚发生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的一起宾馆女服务员出于正当防卫目的意外刺死、刺伤镇人民政府人员的刑事案件。

姚晨:“像邓玉娇这样的事情你们经历很多吗?”

孔璞:“如果你指的是被人围攻,或者是被人言语的辱骂。这种是相对比较多的。因为我能够理解对方。我也能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任务,包括一些发生事情的机构。他们需要维持秩序啊,包括他们认为他们做的是对的,封锁消息,但我不觉得这个是对的。但我们只是应对,而不是愤怒啊?很少会愤怒。”

之后在谈到婚姻时,孔璞自己前几天刚结了婚。但和丈夫很少能够见面,因为机票费用不小。她告诉姚晨丈夫在广州买了房子,是因为广州相对北京房价便宜很多。孔璞说做他们这行的很少在北京买房子,他们经常去在外面,已经错过了北京房价最低的时候。

姚晨:“你作为一个现代的媒体人,你觉得像过去那种铁肩担道义的这种观念。已经需要更新了吗?”

孔璞:“对于做新闻,做新闻理想这一块。 传统的是,最传统的是邵飘平那个年代。包括我们上学都要学铁肩担道义啊,这一点可能永远都不会变吧。 因为新闻人是社会的瞭望者。 但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不能把这么大的名头放在自己头上。我做的是能够把我的每一篇报道做好,能够对社会有益。”

看到30年后的我潸然泪下 因为“新闻理想”做出决定

然而在走上“新闻理想”的路并不是很顺利的,孔璞经历了一段内心发现之旅的过程。

姚晨:“你是人大新闻系毕业,但是毕业了没有去做新闻。”

孔璞:“那个时候工作不太好找。是没有做。做礼品去了。”

姚晨:“有没有年轻的时候青春无处安放的感觉。”

孔璞:“是我当时觉得,我当时看当时很火的超女选秀,有一个选手说,为梦想而奋斗 .. 很虚现在看很虚,但那个时候就能做在地铁上,听到那个广播然后就潸然泪下。就觉得真的就像你说的青春无处安放,一眼看到了30之后的日子。反正觉得挺闷的。”

姚晨:“后来说你去到了震区。 从那回来以后,回来以后你就辞职了,辞职并不是说,你已经找好了工作,你后来一直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我知道你去震区你看见了什么?”

孔璞:“看到怎么说呢?就是生活的残忍的一面。 生命的残忍的一面。我此前也没有做过记者,过去是拍记录篇的。那个时候对方哭,我们也哭,我是觉得能够记录着一切吧。我不应该错过,我也不想错过。然后回来就辞职了。

我觉得在震区两件事情,一个是我决定要做新闻,另外一个是现在老公跟他确定了感情。他进山之后失去联系很多天。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到底爱不爱他。然后我觉得我是爱他的。 不能失去他,然后确定了,没有再分开过。”

姚晨:“在震区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是一下子击中你的。”

孔璞:“震区实在是太多了吧。第一次去擂鼓镇,就是最那个什么时候,受灾最严重的时候。在那路遇了一个母亲,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说完之后,他说谢谢你们。我们也没有说要播。但是他说谢谢,因为你们倾听了我。触动我,就是对方说感谢,倾听,觉得这个触动了我,觉得这个职业很有魅力。”

姚晨:“无意当中看到你办公室的材料,还有很多呢。从各地寄过来的,举报的。发现很多把你们和警察的职业混淆了。但实际上很是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有无力感。

孔璞:“ 会会…有无力感。媒体只能报道符合新闻价值的东西。有很多求助,做得好的话打个电话去安慰一下。但是很多材料只能放在那里,落满了灰。就是这样子,很无力的。”

从这些记者身上能够看到他们代表的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具备的正义。这个是“新闻理想”,他在改变这个我们所生活环境。例如,最近的陕西强制引产事件引起人们惊人的关注,特别国外媒体对此事件做了很多激烈的评论性报道。7个月大的生命被结束了,难道他们认为没有生出来,所以他不算是一个生命吗?亦或是把他们“杀了”,那也是可以的。中国医院里已经是“堕胎世界第一”,甚有的网友形象地说这是最大子宫里的纳粹集中营。陕西的强制引产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正因人们对“新闻理想”的共识,才有了事件的被曝光和评论,之后会有改变的可能性。

而《姚望》也引发我们去认识自己,就像姚晨回答鲁豫说,“命运之神带领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也更多认识了自己。”姚晨在联合国难民署,在《搜索》,一次次经历了世界的更真实的一面,老百姓所面对心酸的和苦难的一面,这些都触动了她。
对于新闻,姚晨开始变得像一个真正的记者。在微博里他说到:“两日内,获知太多真相,一切反倒释然。真相比所知得狗血,真相也比想象中简单,真相只有一个,唯有上帝知道。”  

在随《搜索》宣传组在机场遭到误解,就像体验了一下镜头下的受害者的心情。她说提到罗马书12章第19节经文,“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此时的姚晨不卑不亢,变得更加中立了。

在7月14日,姚晨转发一条新闻引来30000多次的转发和10000多次的评论,新闻纪录了7月9日,一名叫李博亚的铁警学员在执勤时救了一个欲在铁轨上自杀的人而双腿被辗压,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但山东见义有为基金会13日却表示他当时正在执勤,救人是其工作,不能被认定为建议勇为。

基督教《圣经》耶稣教导,你们要做世上的盐和光。盐有洁净的作用,光可以驱走黑暗带来光明。姚晨的“新闻理想”,是一次很好地对社会责任感认同的延伸,这是在通过了解记者这样一类特殊的职业向人们传达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美好品质。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应该找到这样的新闻理想,要铁肩担道义,拥有社会责任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