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形象设计师子婳:什么是形象设计

作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5月18日 02:40 |

形象设计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艺术学科,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政界要人、大款、明星,还是平民百姓都祈盼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人们急于想提高自我形象设计能力,但以感到力不从心,往往是投入较大而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最重要的是忽略了形象设计的艺术要素,就是掌握了形象设计的艺术原理,也就等于找到了开启形象设计大门的钥匙。

形象设计艺术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饰品配件要素、个性要素、心理要素、文化修养要素。

体型要素

体型要素是形象设计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良好的形体会给形象设计师施展才华留下广阔的空间。完美的体形固然要靠先天的遗传,但后天的塑造也是相当重要的。长期的健体护身、饮食合理、性情宽容豁达,将有利于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形体。体型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只有在其它诸要素都达到统一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完美的形象。

发型要素

随着科学的发展,美发工具的更新,各种染发剂、定型液、发胶层出不穷,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发型式样提供了年龄、职业、头型和个性,而发型的式样和风格又将极大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及精祌面貌。

化妆要素

化妆是传统、简便的美容手段,化妆用品的不断更新,使过去简单的化妆扩展到当今的化妆保健,使化妆有了更多的内涵。“浓妆淡抹总相宜”,从古至今人们都偏爱梳妆打扮,特别是逢年过节,喜庆之日,更注重梳头和化妆,可见化妆对展示自我的重要性。淡妆高雅、随意,彩妆艳丽、浓重。施以不同的化妆,与服饰、发式和谐统一,将更好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化妆在形象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服装款式要素

服装造型在人物形象中占据着很大视觉空间,因此,也是形象设计中的重头戏。选择服装款式、比例、颜色、材质,还要充分考虑视觉、触觉与人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反映。服装能体现年龄、职业、性格、时代、民族等特征,同时也能充分展示这些特征。一个形象设计师除了能熟练掌握美发美容工艺外,还要了解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原理,及服装的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当今社会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不仅是干整洁,而是增加了审美的因素。因人而异,服装在造型上有A字型、V字型、直线型、曲线型;在比例上有上紧下松或下紧上松;在类型上有传统的含蓄典雅型、现代的外露奔放型。这些在形象设计中好运用得当、设计合理,服装将会使人的体形扬长避短。

饰品、配件要素

饰品、配件的种类很多,颈饰、头饰、手饰、胸饰、帽子、鞋子、包袋等都是人们在穿着服装时最常用的。由于每一类饰配所选择的材质和色泽的不同,设计出的造型也千姿百态,能恰到好处地点缀服饰和人物的整体造形。它能使灰暗变得亮丽,使平淡增添韵味。如何选择佩戴服饰,能充分体现人的穿着品位和艺术修养。

个性要素

在进行全方位包装设计时,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个性要素。回眸一瞥、开口一笑、站与坐、行与跑都会流露出人的上性特点。忽略人的气质、性情等个性条件,一味地追求穿着的时髦,佩戴的华贵,只会被人笑之为“臭美”。只有当“形”与“神”达到和谐时,才能创造一个自然得体的新形象。

心理要素

人的个性有着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塑造,而心理要素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完善。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充分的自信,再配以服饰效果,是人们迈向事业成功斩第一步。

文化修养要素

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在社交中,谈吐、举止与外在形象同等的重要。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修养基础之上的,而人的个性及心理素质则要靠丰富的文化修养来调节。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使自身的形象更加丰满、完善。

在形象设计中,如果将体形要素、服饰要素比为硬件的话,那么文化修养及心理素质则是软件。硬件可以借助形象设计师来塑造和变化,而软件则需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和修炼。“硬件”和“软件”合二为一时,才能达到形象设计的最佳效果。

形象设计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掌握一定的美发美容技巧,熟悉服装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服装色彩、配件与人搭配的美学原则,才能塑造出理想的整体形象。一个人就是一幅流动的风景,一座活动的雕塑。

子婳姊妹是专业的形象设计师,早年毕业于中文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多次担任时尚活动的整体造型设计,也曾担任人生顾问家朱瑞娟的私人形象设计。基督时报网站特转载子婳姊妹关于形象设计方面的文章,旨在让基督徒能够活出上帝创造人时所赋予的美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