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和爱稣评:《泰坦尼克号》、卡梅隆和使徒保罗

作者: 和爱稣 | 来源:heheaiyesu的博客 | 2012年04月17日 12:56 |

从迷上电影起,我就很喜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我也很欣赏他导演的《终结者2》、《异形2》和《泰坦尼克号》,这三部巨作足以让他名留影史。但印象更让人深刻的大概不是他拍摄的电影,而是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执着、认真、冒险精神,还有对电影的狂热与献身。这些,从他拍摄《泰坦尼克号》那些疯狂有趣的轶事可见一斑。

执着、认真、坚忍的卡梅隆

*        从筹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一开始,卡梅隆就饱受外界批评,没有太多的人认为这部讲述“几乎所有人都最后都死了”的电影能够成功,但卡梅隆没有理会这些,而是“顶风作案”。

*        “像‘不行’、‘不可能’、‘办不到’这样的字眼,对卡梅隆来说,都是借口。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外界的质疑都是成就他今日电影帝国的基础。”与卡梅隆有多年交情的演员比尔•帕克斯顿说。

*        为了拍摄真实的外景,卡梅隆说服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购买了一块16平方公里大的地区,1996年5月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完整的电影摄影场。通过爆破制造了两个巨大的水箱,一个可以容纳6400万升水,里面装有泰坦尼克号逼真的重建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旋转270度。另一个可容纳2200万升水。

*        为了复制泰坦尼克号的场景,卡梅隆设计了一条228米长,10层楼高的邮轮。一座足够容纳它的影棚也在墨西哥拔地而起。面对千余名演员,卡梅隆坐在塔式吊车上,用扩音器指挥。

*        电影的细节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真实程度。“绝对正确”的苛刻信条被每个部门严格执行。每一样东西的外观,每个人如何走动,怎样说话,有哪些礼数,执行日常事务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表现,都必须一丝不苟。

*        扮演“露丝”的温斯莱特几乎淹死,肘部受伤,患流感,她后来说,除非她获得“许多钱”否则她不愿再与卡梅隆合作。她承认卡梅隆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是“太易怒”。卡梅隆花费了很多精力劝说她留下来继续拍摄。多年以后,她感谢卡梅隆选择了自己。

*        在剪辑《泰坦尼克号》时,卡梅隆甚至在计算机旁绑了一把剃刀,上面写着使用说明:“如果电影搞砸了,就用这个来了结一切吧。”

*        拍摄并剪辑完《泰坦尼克号》,卡梅隆最后把电影交给管理美国发行权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时电影的总长度为三小时。卡梅隆知道,按照常规,电影公司还会出于某些目的自己去修剪电影,他为了不让电影公司这么做,说了这么一番话:“你们只能在我的尸体上修剪我的电影。”

*        《泰坦尼克号》未能在1997年7月如期上映,预算也由1.1亿美元飙升至2.5亿美元。卡梅隆放弃了1000万美元的导演和制片费,只拿100万左右的剧本费,但福克斯公司还是认定这部电影会赔钱,要求搭上他下一部电影的分成比例。(不过电影成功后,他们奖励了卡梅隆2000万美元)对卡梅隆的质疑铺天盖地,就连《时代》周刊也打出了“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能避免灾难吗?”的标题。

*        关于《泰坦尼克号》“预算超支”以及“上映日期推迟”的话题也被媒体曝光,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切使卡麦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        “我们是好莱坞史上最大的笨蛋,大家都等着看这部片失败,那种沉船的感觉 。”卡梅隆对当年的报道至今记忆犹新。“《综艺日报》每天的头版都有一个“观察泰坦尼克”的小专栏,详细报导我们的最新意外事件和预算状况。”

*        1997年12月19日,电影正式上映,蝉联北美票房冠军15周,26周稳居北美票房TOP10,287天的漫长北美映期,最后美国票房拿下了6亿美元,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当时票房冠军,在中国的票房为3.6亿人民币,是2009年前中国票房最高的电影。全球一共博得18亿美元票房,这个记录直到被卡梅隆另一部电影《阿凡达》打破。

*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电影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项大奖,卡梅隆在颁奖典礼上激动地高呼电影中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当时,我认为,做导演就要做卡梅隆那样的,虽然阻力重重,困难比山高,比海大,也要奋勇前进,他已经为电影献出了一切,已经为电影简直癫狂了——他实在是把电影作为信仰的——没有像信仰那般强大的内心力量的支持,他怎么能够拍出《泰坦尼克号》那样“不可能的任务”的电影呢?

勇敢、坚持但追求终极信仰的保罗

就在我也准备将电影作为自己的信仰的时候,上帝伸出他的大手拉了我一把。他让我看见,有一种信仰,要高过所有其他的信仰,是信仰中的信仰;他让我看见,卡梅隆并不是真正的“世界之王”,他才是;他也让我看见,上帝也欣赏卡梅隆的勇敢、坚韧和坚持,因此为他成就了他杰出的电影生涯,即使卡梅隆可能并不信上帝……

从此,我躁动不安的内心开始安定下来,卡梅隆要追求终极的电影,我要去追求终极的信仰,那信仰是在耶稣基督里的。

卡梅隆让我想起另外一位追求终极信仰的人,那就是使徒保罗。使徒保罗完全可以看做是基督教的卡梅隆,或者更恰当的说,卡梅隆是电影界的使徒保罗。

他们有一些美好的品质是相似的,那就是勇气、坚持与信心。使徒保罗在宣教的过程中面临无数的危险,他说自己一生冒死,但他生前从未放弃耶稣基督对他向外邦人宣教的托付,他走遍五湖四海,将福音传向地极。

他们都狂热的爱自己的信仰对象,卡梅隆爱电影,使徒保罗爱基督,甚至到了偏执和癫狂的地步。他们里面因为信仰都有一种爱的火焰在燃烧,这爱是如此炽烈,以至于任何困难在在这爱火前都会化为灰烬。正是这样的爱被外人所不解,但他们都不顾世人的非议,坚持走自己的路。使徒保罗因为信仰被他自己的民族——犹太民族所抛弃和迫害,他到处为自己的信仰辩论、辩解,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不理解他,但这些并未阻止他为基督四处做见证。

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的信仰付出所有,乃至于献上生命。使徒保罗曾经说他自己: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哥林多后书11:24-27)使徒保罗比卡梅隆的付出更加彻底,他最后为他自己深信的基督殉道而死,而卡梅隆再怎么样,也没有太大的生命危险吧!

他们都在自己的信仰中成绩斐然。使徒保罗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他将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彻底拉出来,在那个还是马车帆船的年代走了好几万公里去传扬基督的福音,到处建立教会,整个欧洲的基督教的建立都要感谢他付出的辛劳,欧洲后来成为基督教的大本营,从那里走向英国、美国、韩国、非洲……,现在到了中国,所以我们中国人也要感谢他!

自称“世界之王”的卡梅隆和自称“罪人中罪魁”的保罗

当然,这样的比较也就止于此了。由于两人的信仰的对象不同,他们里面的动机不同,他们的最终结局也不一样。卡梅隆获得的奖赏在地上,他获得了金钱、权利和名望,虽然这些足以让世人羡慕,但这些东西不过是暂时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些东西再多也不能拯救他的灵魂。而使徒保罗则不同,他的奖赏是在天上,是永恒的,没有小偷来偷,虫子也不会咬坏。对于金钱、权势等等世上的东西,使徒保罗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力比书3:7-8)

 因此,当卡梅隆成功的时候,把一切归功给自己,他会说“我是世界之王!”这让人直接给他一个“卡神”的称号。而使徒保罗则知道,耶稣才是“世界之王”,而他的成绩,都要归功给耶稣基督,他自己,不过是:

我从前是亵渎 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做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摩太前书1:13-15)

从前的保罗并不是后来那个为耶稣基督献身的保罗,而是一个狂热迫害基督徒的法利赛人扫罗。很有意思,保罗迫害基督徒的能力很大,但神在转变他以后,他传福音的能力更大,感谢主,这就是神恩典的威力!愿这样的恩典也能临到卡梅隆身上。

卡梅隆身上,有某种福音和救赎的种子,这就是《泰坦尼克号》中承载的。如果他能够把拍《泰坦尼克号》的劲头用在为神做工上,我们可以期望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保罗!

有时真是惭愧,一个不信神的人能够对他的信仰委身到这种程度,而我们这些已经拥有真信仰的人却常常对自己的信仰漫不经心!如果我们这些基督徒能够有卡梅隆癫狂的一半,如果我们对基督能够有他对电影的爱的一半,如果我们对真理有他对拍电影认真的一半,如果我们对福音的献身能有他对电影献身的一半——我们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使徒保罗在为基督做工的时候,是基督的爱在大大激励他。他看见了周围人在黑暗中挣扎、呻吟和沉沦,他看见了周围人的真正需要,他看见了耶稣基督渴望拯救众人的心意!

愿神将这样的爱也放在我们心中!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