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微信

何为五旬节?它的缘起、意义与历史

作者: 李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4月10日 08:53 |

对基督徒来说,最有意义的两个节日莫过于圣诞节和复活节了。每当圣诞来临,我们都会欢欣鼓舞地庆祝2000多年前基督的诞生和降临;而每当复活节来临之际,我们却会安静、默想主耶稣为我们所走过的苦路、所承受的痛苦,并在祂的受难与复活中脱去旧我、更新自我的生命。

然而,你知道吗?在基督教中最重要的节日其实有三个,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圣诞节和复活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节日,甚至被天主教看为是仅次于复活节的节日,那便是圣神降临节,又被称为是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又被称为是五旬节,是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一旬为10天,耶稣复活后的第四十天升天,第五十天圣灵降临在地上与人同住,门徒得着圣灵的能力,正式开启了传教的旅程,教会时代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便是五旬节名称的来历。

五旬节的缘起

五旬节不仅仅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也是犹太教很重要的节日之一。五旬节的源头其实就是犹太教的七七节,又被称为是收割节。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他们在旷野流浪了40年。在这期间,他们常会过的有三大节期——逾越节、收割节、住棚节。

春季逾越节,是以色列人为了纪念耶和华神将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领出来而设立的,又被称为是除酵节;夏季收割节,是为了纪念耶和华神在西奈山通过摩西颁布《十诫》的日子,即“感谢律法纪念日”;秋季住棚节,是为了纪念耶和华神带领以色列民在旷野流浪四十年的日子和事迹。

五旬节,顾名思义就是第五十天所庆祝的节日,是从逾越节算起的第五十天,也是逾越节后再过七个七天的日子,七七节的名字就此而得来。此外,每次这个节日正是春夏之际小麦初熟的日子,以色列民会将初熟的麦子收割起来,磨成面粉做成调油的细面献上给耶和华神作为素祭。一同献上的还有馨香的燔祭——公牛犊两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七只。

这一天,以色列民会聚集在一起召开圣会,什么工都不会做,专门来感谢耶和华神所赐予的肥沃的土地、累累的硕果,并祂一切丰盛的祝福。无论是以色列民,还是在其中寄居的外邦人、孤儿寡妇、婢女奴仆都可以一同欢庆、赞美,得享耶和华神的怜悯和恩惠。

而因在西奈山所领受的《十诫》法典也赋予了五旬节额外的意义。五旬节过后就结束了逾越节所有的庆祝,正象征着西奈山结束了以色列在旷野流离飘荡的日子,他们与永活的真神上帝定下了约定,成为了天国的子民。

五旬节的意义

耶稣曾多次对门徒们提到会有圣灵的降临,并在升天前对他们说:“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门徒听了主耶稣的吩咐便开始聚在一起,同心合意的祷告等候圣灵的降临。

五旬节的那一天,他们正聚在一处祷告。突然天上就有响声下来,就像一阵大风吹过一样,一下子充满了他们所在的屋子;他们的舌头如同有火焰一样显出来,各按圣灵所赐的恩赐说去别国的话来。

自此,圣灵工作的历史拉开帷幕,传教与教会的历史也正式开启。各地的人都听到了自己语言所讲述的福音的信息,使徒彼得开始在五旬节讲道,使得三千人悔改受洗接受耶稣基督,并领受圣灵。

圣灵的降临打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前只有极少数的以色列民才会受到圣灵的浇灌和恩赐,比如以利亚这样能力出众的大先知等。而今,圣灵毫无差别地降临在每一个因信耶稣基督的名而受洗的人身上,使他们能够得着能力,为基督的福音做见证。

也正因此,教会的历史又被称为是圣灵工作的历史。

五旬节的历史

早在公元3世纪末,就有基督教文献记载教会开始庆祝此节日,并采用了犹太人对此节日的称呼“五旬节”。不过,文献中并没有提及节日的庆祝对象和意义。直到公元4世纪才开始有资料记载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圣灵的降临和耶稣的升天。而在公元4世纪末,许多教会才把耶稣升天的日期独立出来做庆祝的仪式。

东正教强调五旬节是复活节庆典的结束日,而罗马天主教则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是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的纪念日。公元7世纪时期,为强调五旬节的重要性,专门为五旬节设立了一个8日的庆祝期。不过,许多教父认为五旬节只是为了纪念圣灵的降临和教会被差派执行传教的使命,并不需要单独被强调起来。圣灵的降临与耶稣的受死、复活、升天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该是一个整体。

为了体现这一个整体,大公教会重新修订了礼仪和日历,将从复活节主日到五旬节主日当成一个整体来庆祝,同时废除了五旬节主日的8日庆祝期。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Alex Woods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