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新书速递 《弗朗索瓦·拉瓦里和十九世纪上海的中欧音乐文化》出版,讲述耶稣会传教士、音乐家和管风琴制造商弗朗索瓦·拉瓦里(兰廷玉)的故事

作者: 卞雅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8月22日 09:51 |
图源:汉语基督教研究网 图源:汉语基督教研究网

近日,历史音乐学家和作曲家大卫·弗朗西斯·乌罗斯 (David Francis Urrows) 的著作《弗朗索瓦·拉瓦里和十九世纪上海的中欧音乐文化》由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讲述了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音乐家和管风琴制造商弗朗索瓦·拉瓦里(中文名兰廷玉)的故事。

弗朗索瓦·拉瓦里(François Ravary,中文名兰廷玉,1823-1891)是一位耶稣会传教士、音乐家和管风琴制造师,是近代中欧音乐交流中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例如,他因组建中国第一个铜管乐队和第一个学校管弦乐团而受到赞誉。通过多年的研究,作者乌罗斯博士发现了兰廷玉的许多侧面。本书旨在展现兰廷玉的一生以及他对近代中国音乐的贡献。

1856年兰廷玉来到中国,并且参加了江南传教使团。他在中国度过了余生,并因1857年完成“董家渡竹制管风琴”制作的成就而被人们铭记。但是,他的使命也拓展到了其他方面,其中大多数与音乐、美术和各种跨文化交流模式下的教育有关。

1857年,兰廷玉为位于董家渡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堂制作成了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管风琴。当时法语通常称“董家渡”为Tong-Ka-Dou,(所以琴的英文名称为“The Bamboo Organ of Tungkadoo”, 即董家渡竹制管风琴)。

完成董家渡管风琴的制作之后,兰廷玉专注于教学、传教和行政工作,将工作坊留给了娄良材等人。在这里,他们为上海的教堂制作了更多的竹制风琴和口琴,这促成了土山湾孤儿院口琴作坊的成立。这个作坊一直持续到20世纪。

乌罗斯教授对弗朗索瓦·拉瓦里(兰廷玉)的生平和作品的深入分析,为十九世纪下半叶江南地区耶稣会士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细致的补充。不仅仅是竹管风琴,作为耶稣会传教士和音乐家的兰廷玉在他那个时代的中国创造了多项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兰廷玉也是中国天主教会本土化的早期倡导者之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