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很多传道人会讲“信主后不会天色常蓝。” 从我们真正接受耶稣的开始,我们已经与这个世界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我个人认为不论世界的道路还是基督的道路,都有不同的重担。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这种压力。其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担子比世界的更重或更轻。这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耶稣说:“你们当负我的厄,因为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我的厄是容易的。”但很多肢体谈到孩子教育的时候,都在经历似乎是没有盼望的忧虑。因此,我希望谈谈有关亲子教育的属灵重担。
很多时候,家长们会说出很多孩子和学校以及老师的问题。但我想那些问题都是我们不可控的,而可控的只有我们自己。如果你决心要改变这种无望的境况,那么作为看到问题的你,正是要经历这场属于自己的得胜之路。因为:“ 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不要先想改变孩子或别人,首先要让自己得胜。
关于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首先我们需要思考这些担忧是从哪里来的?我交流过很多朋友,他们都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会因为成绩问题受到老师叫家长谈话。对此他充满忧虑。似乎成绩成为孩子唯一好坏的标准。所以回来后就马上配合老师,各种培训班一起上。总觉得自己钱花到了,那么责任就进到了。再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就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的。抑郁、冷漠、焦虑等等。而在这些孩子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有的家长因为着急,反而给予了更多粗暴的行为。批评的、放弃的、等等。
在我看来这些原因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个体性生命没有获得尊重。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成长周期。智力发展也会时间不同。在不同的阶段自然表现出来的理解不同,自然也会表现不同。第二孩子们的成长背景不同。家庭的资源和教育方式,也决定了孩子们的理解力不同。第三孩子们的擅长不同。比如有的擅长体育有的擅长数学逻辑,自然也不能用分数衡量。第四性格不同,有的喜欢动,有的喜欢静。
关于个体因素还能说出很多原因,我说这些家长们都知道吧。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为此感到焦虑呢?我和朋友们交流时,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基本就会分道扬镳了。基本上会说学校、老师还有伴侣的原因。或许也会说到自己的原因:自己没有好好陪孩子、自己没有钱请老师等等。我发现说来说去,这些看到问题的家长,仍然迷途不知悔改。因为他们还是想要继续改变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其实家长仍然选择在背起这个世界的厄来。
所以我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关于自己的得胜之路?因为其本质原因是我们与世界共负一厄。有人会问,那成绩就不管了吗?孩子上不了高中上不了大学怎么办?他们在学校因为成绩不好被人看不起,心里焦虑怎么办?这些家长本能的认为,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好生活。表现不优秀就会被人看不起。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这么相信?很多人说是数据。但如果我们用离婚率来看,是否也有一个数据告诉我们,拥有普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生活快乐?当然我也不能用离婚的标准评价幸福不幸福。对于幸福快乐的人生有很多世俗的标准。而我们综合去看待这些数据时,其实并不能得出高学历的人就会一定幸福。而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吗?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看看幸福的生活需要具备什么。
我认为的幸福是,独立、健康、能与神同行。独立是:可以自食其力,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健康是:有学习的能力,有自由活动的能力。与神同行,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这里不展开细说。所以我想,这能不能给与这些焦虑的家长们答案?我能理解家长们总希望更好一些。比如收入高,抗风险能力强,不用太受苦等等。这些愿望没有错误。但请注意的是,我们正在为了实现这些附加的愿望时,去破坏他们最本质的需求。
我们让孩子为了得到认可,去放下自己的独立。盲目的追求成绩,正是将独立意识囚禁。因为在家长的驱使下,和大家看齐才是重要的。其实失去独立意识后,自然内心的健康会出现问题,从而会没有学习的动力。因为当孩子们感受到的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时,这个学习的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之所以你看到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发展的。那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和你想的一样。而且,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让孩子们的一个成绩,一种表现,就让我们去焦虑呢?你可知道自己的焦虑也会传给自己的家人呢?
现在的时代,知识的传播已经越来越便捷了。如果一个健康的孩子有意愿学习,那么在我们家长的帮助下,都能够提供出相当吩咐的资源。我们总是把经历放在一个地方,限制了自己也限制了孩子。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培养出孩子的健康生活来,必定会让孩子们收益终身。
说这些并不是要批评我们教育环境。作为学校和老师教授知识,他们也在努力的完成他们本质的工作。他们无法站在个体的角度去考虑个案。老师们期待的是学生能出优异的成绩,但作为家长的我们,是需要去成为家庭的管理者,是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不是去达成老师的目标,而是能在孩子完成老师所给的目标同时,如何使他的生命真正的活动成长。
上面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家长们理解,很多的焦虑是我们自身生命的缺乏,是需要反思自己需要成长的部分。不要去要求孩子们如何实现好成绩,试问一下,他们是否想要实现好成绩。了解孩子们的压力和意愿更为重要。有人会说,“孩子们又不懂。他们哪能知道日后的竞争是多么残酷。或是将来没有好成绩会受多少苦。”第一我不是要纵容孩子的一切想法。我们需要先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倾听,被理解。这样他们自己会更有从在感。第二孩子都是有求知欲的。他们不喜欢学习很多时候是因为学习的意义是答案,是义务。关于如何去引导孩子们的求知动力,我日后再详细探讨。
总之,我希望家长了解,孩子的幸福不是来源于学校和老师的优良或是其它条件,而是来源于孩子自己的从在感。但真正影响这个从在感的是,我们家长自身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们是否去真正尊重了一个独立的生命?还是我们习惯性以习惯服从权威的方式去压制孩子们独立?是否去教导他能活出健康的生活?这些都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也是我们对真理的服从。当我们看到一切都不美好的时候,是否去查看了自己的梁木?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