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对以色列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那是耶和华的居所。那么你知道以色列的圣殿是在哪座山建成的吗?这里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一,亚伯拉罕献以撒之地
圣殿山曾经又叫摩利亚山,说到摩利亚山,我们应该会比较熟悉。因为信心的祖先亚伯拉罕曾经走三天的路程来到摩利亚山献祭,祭物是儿子以撒,然而,上帝留下了以撒,为亚伯拉罕预备了羔羊。在这里亚伯拉罕遇见了耶和华以勒的上帝。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亚伯拉罕在这里的献祭表现了他的甘心情愿,亚伯拉罕把自己100岁的时候生下的、他所爱的独生儿子以撒献上了,上帝看到了亚伯拉罕献祭的决心,上帝的心被满足。
二,大卫献祭之地
摩利亚山也是耶和华向大卫显现的地方,是大卫献祭的场所。耶和华因为什么向大卫显现了呢?
原来是因为大卫建立国家后,国家日渐强大,他就开始骄傲了,大卫被激动吩咐元帅约押数点以色列的人数。约押虽然不愿意,但是王的命令胜过约押和众军长。然而大卫数点百姓之后又自责认罪。上帝通过先知迦得给大卫指明三样灾,让大卫选择。大卫选择落在耶和华的手里,而不是人的手里,因为他相信耶和华有丰盛的怜悯。
就在耶和华降瘟疫给以色列人的时候,祂后悔了,吩咐天使住手。这时,耶和华的使者就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大卫再次认罪祷告,然后听从先知的吩咐从阿珥楠的手里买下这块地,在这里为耶和华筑坛,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因此停止了灾害,大卫见耶和华应允他,就在那里献祭。
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就在摩利亚山这里。相传,禾场上有块磐石就是亚伯拉罕预备献以撒的祭坛。
三,所罗门建殿之地
所罗门在这里建造了圣殿,所以摩利亚山又被称为圣殿山。
“所罗门就在耶路撒冷,耶和华向他父大卫显现的摩利亚山,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大卫所指定的地方预备好了,后来所罗门就在此开工建造耶和华的圣殿。”所罗门根据大卫指定的地点——摩利亚山(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建造圣殿之后,摩利亚山又被称为锡安山,锡安的古希伯来语原意为“光明”“显耀”和“干焦之地”,这里意为避难所或圣殿。广义上,锡安山也代指耶路撒冷,但现在去耶路撒冷旅游,锡安山和摩利亚山是两个不同的景点。
所罗门有上好的材料建造圣殿,圣殿建成之后(史称第一圣殿),所罗门将约柜搬进圣殿。所罗门带领百姓献祭的时候,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圣殿。
四、兄弟和睦同居之地
大卫为什么指定在阿珥楠的禾场建造圣殿呢?因为这里不但是亚伯拉罕献以撒的地方,是耶和华向大卫显现自己的地方,也是兄弟和睦同居的地方。这里发生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犹太的拉比们很喜欢讲这个故事。
相传,大卫时代,在阿珥楠的禾场上,有弟兄二人,哥哥名叫阿珥楠,弟弟名叫亚劳拿。他们的父母过世较早,弟弟亚劳拿跟着哥哥阿珥楠长大。哥哥阿珥楠成家后,兄弟俩分开生活,但他们共用一个禾场,这也是为什么《撒母耳记》中记载是“亚劳拿的禾场”,《历代志》则记录为“阿珥楠的禾场”。兄弟俩分家后的某一年,到了收割季节,哥哥想到自己已经成家了,担心弟弟生活困难,于是,夜里悄悄把麦子放在弟弟的禾场。弟弟想到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太多负担,哥哥家里人口多,就趁着夜里悄悄把麦子放在哥哥的禾场。结果,双方禾场的仓里粮食都没有少,心中诧异,就继续往对方送……一连好几个晚上。直到有一天,二人在互送禾捆时撞在一起,方才知道禾捆从不减少的缘由。二人在月光中互相拥抱,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被后人记录下来,虽未被记录在圣经当中,但一直流传至今。这也是大卫在上行之诗中所唱的,“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地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大卫选择在这里建造圣殿,也提醒我们,上帝的圣殿(教会)更要充满爱,因为爱是一切建造的根基。
五、如今只剩西墙
公元前586年,古巴比伦王国占领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约柜也从此不知所踪。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大帝颁旨,让犹太人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由于重建过程并不顺利,第二座圣殿于公元前516年完工。
当耶稣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圣殿里的祭司长、文士、法利赛人并不欢迎耶稣。耶稣预言将来圣殿要被拆毁。
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帝国将军提多所毁。圣殿只剩下西墙墙基的一段,后人收集残石,在墙基上垒出来一堵墙。罗马时期,每年十一月九日圣殿毁灭日这天,才准许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到圣殿西墙遗址祈祷。饱受苦难的犹太人面对圣殿的残垣断壁总忍不住唏嘘哀哭,“哭墙”因此得名。
圣殿虽已不复存在,哭墙却把人们的悔意带到上帝面前。真正的圣殿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我们的磐石,他为我们建立了是永不动摇的、不能拆毁的圣殿。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