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疫情期间,教会需多关注“不智能”和体弱多病的老人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12日 09:26 |

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有一个事实是,你很难发现社会中老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为自身权益的发声的现象。跟年轻人不同,老人自己去发声的渠道非常有限,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来抛出问题引发社会各层的关注,进而促使问题解决,甚至社会政策的相应改变,而老年人因为对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的不适应,缺少广泛表达自己的困境、需求和愿望,他们的生活和现实难题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技术的对老人的不友好,再到身体疾病治疗的诉求,以及老年人灵性生命的供养问题等,都是今天社会要去面对的问题。

一,技术对老人的不友好

疫情期间放大了老年人群体的手足无措。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9年6月)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在如此巨大的互联网和手机用户中,2017年和2018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户分别只占到了5.2%和6.6%。中国目前有2.54亿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18.1%,这个比例并不低,但在网民和手机用户中占比却如此低,可见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老年人是落后群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六成以上老年人不会在网上交费,七成不会网上购物,八成不会使用打车软件。越来越便捷的手机时代,老年人群好像被抛弃了,尤其是高龄人群。

新冠疫情期间,老年人群体更受社会的排挤,社会会对老年人的淘汰的画面让人忧心,这种令人无奈的脱节,使得他们在医院挂号需要智能手机对各种登录验证,以及老年人的医保办理的面部识别程序,他们变得更加迷茫着、摸索着、询问着,其实公共场合需要有专门是奉老年人的业务团队或是公益团队。

在疫情防控,离不开智能手机的三年里,老年人因没有智能手机而扫描不了行程码,在火车站多次买票多次退票,回家难也成为社会痛点。社会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忘记照顾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要,并且为此投入真实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以此改善他们在公共领域里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教会是否看到了当下中国弱势群体的需要?

二,身体疾病与现实需要

中国老年群体大多数从65岁到100岁中间,通常会伴随有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当老年人有慢性疾病需要药物维持,并且有身体上的疼痛和行动不变,如果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那老年人会正常生活会非常被动。这个时候,大型教会需要站出来回应社会的需要,教会可以建立老年群体事工团队。进而帮助社区里老人的家庭恢复正常的购买日用饮食和药物。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到社区医院或者相关的医疗保健信息。这个公益的事奉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是雪中送炭的救助。

三,五种需要与关怀

教会的牧者,就是牧养者的意思,教会的牧者需要带着“关怀、带领、医治、引导、安慰、教育、保护”等事奉心志去照顾教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于在孤独、疾病、病痛折磨的老年人,教会的牧者需要建立专门的探访组。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帮助老弱病残的群体度过难关。疫情期间,很多被困家中的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心理有很多的孤独和恐慌。这时候牧者和探访组需要做及时的心理疏导,并且带入适当的赞美和圣经分享的事奉。牧者需按着病者不同的需要作出不同层面的关顾。

1,生理上的需要:牧者可以帮助病者了解接纳某些治疗的过程;发动信徒协助因患病而行动不便的信徒,藉以减少他们的痛楚;从辅导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适应康复的过程。

2,心理上的需要: 透过辅导、接纳、交托、祷告、宽恕等方面,使病者可以了解病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解决罪咎感和愤怒,减少焦虑,增加心灵的平安。

3,实际上的需要:协调、转介,以及直接的帮助,对病者或家人也非常重要。

4,关系上的需要:关心病人,并加以理解和支持病者亲属,令病者和亲属之间关系更亲密。

5,灵性上的需要: 需要了解病人对生病,生命的看法。牧者能探讨这个问题,疾苦的意义,会比医护人员来做心灵辅导效果更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