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信仰问答|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2月28日 11:23 |

中国的《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又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当他人问你,你是相信前者还是后者呢,这时候你会怎么回答?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是相信人之初是性善,还是性恶,其实都是相信人性是可以被教化而改变的。那《圣经》中的人性观是怎样的?有人说,基督教相信人性恶,这种说法其实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基督教相信人是上帝所造的,有真理、仁义和圣洁的神的形象,具有人性、有高贵、神圣的一面。那基督教为何如此强调对人性幽暗面的认识?

帕斯卡尔的回答

帕斯卡给了非常精妙的解答。我们中学物理课本上学过帕斯卡定律。他是17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对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著有《真空论》、《液体平衡论》、《大气重力论》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确立了大气压里的基本规律。 他其实还是一位神学家和思想家。 他从圣经的创造论和原罪说作为出发点来帮助我们反思人性。

他说:人是一位被废黜的国王”。若不是因为王位被废黜,有谁会由于自己不是国王就觉得自己不幸?假如,人从不曾堕落,那么他就会有把握在他的清白无辜之中既享有真理又享有福祉了,而假如人从来就只是堕落的,那么他就既不会对真理,也不会对赐福具有任何观念了和追求了。

然而,尽管我们是失落而不幸的——如果我们的景况之中根本就没有伟大的特质也就谈不上不幸了——我们却既然有幸福的观念,而又不能达到幸福。我们既有真理的影子,而又只掌握了谎言。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他是一位伟大君王的可悲,是一个失了地位的国王的可悲。这就是人性为何伟大又可悲的原因。


人性的复杂与正视

圣经中对人性的描绘结构是两部分的,人是在罪感(人对罪的感知)的基础上显出爱感(人对圣爱的感知)。人知道自己是罪人,也体验了罪带给人的痛苦和绝望,也知道会有因罪而来的审判,但是这种罪感并没有停在人想要靠自己努力来赎罪的感受和行动里,而是升华到了神爱的感召力。

上帝不仅仅是超验的一位,他还进入了这个有罪的世界,来解决人的罪的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和上帝对话。因此,罪感在这个过程中是有价值的,他让人认识到:我自己不是上帝,我是有罪的,但我不止于这里,而是要超越,不是靠着自己功劳和人为努力来超越,而是通过人的灵魂可以藉着圣经、祷告与神对话。 

神的公义与对人的宽容

上帝既然愿意与我们对话,就表明上帝是一位爱的神,他不是一个阎王爷,不是一个总是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上帝,而恰恰是一个愿意与人对话,愿意派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到地上。 愿意让圣子道成肉身,被钉于十字架 ,愿意替人赎罪的上帝。于是,这就是给人以盼望和爱的感召力。这爱感并不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超越我的上帝那里的。 

因此,圣经对人性的描写是非常的独特和准确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幽暗底色上的光明追求,人所处的位置更像是在深渊之处的一个呼求者的位置。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人性一味的鼓吹,也不应该一味的批判,而是要立体均衡的看一个人。

基督徒不应该把人性看的太好,也不应把人性看的太坏,这是非常简单和平面化的视角;我们要以圣经的视角来看人性,人其实是非常复杂而又立体的。我们也不要因为遇见一个好人,就认为全世界都是好人,反之亦然。因为人,本身就非常复杂的存在。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