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蒋佩蓉助公益谈商务礼仪:良好的礼仪是尊重的表达

作者: 刘海霞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11月08日 01:32 |

蒋佩容助公益谈商务礼仪:良好的礼仪是尊重的表达礼仪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种约束,高涵养的象征,或是成功的阶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应邀助阵ART WING 艺术体验社团为职场白领传授商务礼仪,现场座无虚席。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应ART WING 艺术体验社团邀请,5日周六下午举行一场商务礼仪的交流会,本活动为ART WING艺术体验社团的系列公益项目之一,佩蓉老师提到商务礼仪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从心里发出的对他人的尊重。

佩蓉老师一身蓝色套装,精致的齐耳发,淡雅的妆容,还未开口讲,她已用行动诠释了礼仪的重要性。佩蓉老师在全程的讲解中面带微笑,温柔又有信服力的言语让现场观众投以专注的目光。佩蓉老师首先讲到了她的成长环境,在她的成长中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身为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同时又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佩蓉老师由她个人经历入手生动风趣地讲解商务礼仪的重要性,人们认识的误区及如何做的方法建议。她提到礼仪的四个误区,分享礼仪并非是是一套严格的令条,必须遵守的约束,只适合于社会地位高的人,并不过时,更不是虚伪的阿谀奉承。良好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外在的约束。礼仪的最高境界是,将尊重、体谅和诚恳的态度与心灵融为一体,因此,礼仪不是针对不同的环境,深思熟虑之后的“正确”选择,而是你的言行举止都是这些内在美德的自然流露。

<div style="page-break-after: always;"><span style="display: none;">image_position</span></div>

蒋佩蓉老师认为,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知识经济大环境下,下一个成功将是软实力的较量,用实力、品格来影响他人,获得认同。对于礼仪的重要性,她坦言,学礼仪会让你无论进入什么局面,不会不知所措,自信的把重点放在关注对方,建立你的人际关系。她提出“权力”和“权威”两词的较量时举了自己孩子改发型的例子,她没有像很多中国父母一样强制要求孩子去做,而是把他带到权威的面前自己主动改变,一直影响到她孩子现在的发型,几位家长听到这里都不禁点头拍手。

对于礼仪是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应急,而生活中有很多情况是为了见重要的人而临时注意自己各方面的礼仪。她以自己的先生出外谈一个大项目为例,本是出于帮助,原来他帮助的人正是谈合作的一方。在演示幻灯片时,屏幕上出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有尊重、体谅、诚恳,为礼仪的三个重要基础,即待人如己。

对于很多人的困惑礼仪学什么?她提出沟通是让对方得到益处,不论是口头的还是文字的,要想到什么才是对对方有的益的?还有礼仪的两个重要素质:亲切和尊重。在英文中“亲切”源于“恩典”一词,意思是给予原本不配得到的恩赐。比如,当你和朋友共进晚餐时,有人总是忘记你孩子的名字,而你的孩子却回答说:“没关系,我也经常忘记别人的名字,我不擅长记人名。”那位朋友立刻会感到轻松,并从当众失礼尴尬局面中解救出来。

学礼仪会让你无论进入白宫跟奥巴马进餐,还是进入农村家庭,都能一样的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与欣赏。学礼仪就是经过生活的细节把尊重,体谅,和诚恳的做人处事价值观成为不去刻意思想的习惯。在现场佩蓉老师与观众充分互动,每讲到一个观念先会征求现场会众的想法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在最后还留出时间让大家提问,有观众提到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她提到重要的是细节生活化,礼仪生活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尊重别人的价值观,由于时间的有限,在简要分享后,随后进行了她的新书首发、签售。

讲员介绍:蒋佩蓉女士(RossanaLin)是美籍华人,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区首席面试官,知行合一的资深礼仪培训专家。作为中西合璧的文化使者,佩蓉将礼仪作为服务走向国际的中国人的入口。她的礼仪理念及培训课程受到包括微软中国、摩托罗拉中国、美国商会、信必优(Symbio)等著名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欢迎,并屡次受邀到北大、清华等高校演讲。蒋佩蓉目前为北大《光华杂志》和《根基亲子杂志》专栏作家,已经出版的著作有《佩蓉谈商务礼仪》《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下一代的竞争力》等。

Rachel Zhang:13901138586

ART WING 艺术体验社团
Web:http://www.artwingchina.com/
Weibo:http://weibo.com/artwingchina/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