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微信

黄保罗教授系列讲座(七):马丁·路德与天神人合一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6月07日 08:23 |

——“马丁·路德与第三次启蒙”系列讲座(7)

2021年4月26-30日,“马丁·路德与第三次启蒙”系列十场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特聘博导教授黄保罗主讲。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化非常崇尚的一种境界,在第七场讲座中,黄保罗教授以《马丁·路德与天神人合一》为题分享了犹太-基督教传统、希腊-罗马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性-科学技术、中华文明传统中有关“天人合一”的认识,以及马丁·路德的神人联合合一法对于汉语第三次启蒙的意义等。

首先,黄教授分享了两希传统的悲剧性人神断裂。一个是希腊-罗马-启蒙运动-人文主义传统之人神同质性(homogeneity)和连续性(continuity),即在希腊神话中主要叙述了悲剧性的人神谱系之连续性的瓦解,如普罗米修斯僭越性地把属于神灵领域神圣力量的火偷盗给人类,使得人类获得自主性而存活,却付出了与神隔绝得代价。一个是希伯来(犹太)-基基督教传统中人神的异质性(hetrogeneity)和断裂性(discontinuity),即希伯来《创世记》 讲述夏娃偷吃禁果之后,虽然眼睛明亮获得了智慧,但却付上了与神分离而陷入永死之中。

而在中华文明中,大部分的儒家学者认为天人是合一的,合一也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华文明是一种“绝地天通”式的,比如美国学者普鸣的观点认为中华文明是天人不合一而且由人格化变为没有人格化,比如《尚书》中有对“绝地天通”的记录,而《国语》里有一句话“古看民神不杂”,这些记录都说明神与人是分开来看的。

随后,黄教授分享了天人合一涉及的核心元素,包括全能和全善。思想史的外在语境是反思天人物我;思想史的内在动力是追求利益, 权力, 真理。

同时,黄教授也分析了成神的思想发展史:原始阶段的人盲目地信奉宗教权威,智慧阶段的人主体性开始觉醒,有对理性的运用、情感的满足、意志的独立、实践的行动和对真理的追求,成神阶段的人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语境里走向”全能”,但“善恶”本质未变,人具备有摧毁世界的能力,比如核武器)。

而马丁·路德的天神人合一的方式非常独特,他提出的是联合法,这种神人联合合一法对于汉语第三次启蒙的意义重大。

黄教授指出,未来我们将会面临的挑战是操作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及机器的变异。若无道德和真理的意识,唯权力、利益等被设定的目的来决定一切的话,人将会丧失自由意志而成为工具;人类虽然看上去走向了“全能”,却非“全善”,其中的冲突会带来灭亡。

“排除自力加法或减法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提倡谦卑的联合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留避免灭亡的可能性。”黄教授说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