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话题:留守儿童系列】河南一农村牧者:留守儿童的心灵亟需关怀 教会能做什么?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3月31日 07:23 |

2017年除夕夜,云南15岁少年小龙喝农药自杀,留下戳心遗书。此事一度大热,引起广泛讨论。如今事情过去已近2个月,时间流逝不代表问题失。

留守儿童问题现在是中国面临值得反思和关注的家庭问题之一。去年4月26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透露,2010年后中国留守儿童舆情事件突增,非正常伤害事件增幅显著。

国家政策鼓励宗教慈善,然而当下来看,中国基督教在农村留守儿童方面的作为依然乏善可陈。中国基督教会是否应当担起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又当如何担起这个责任?

日前,基督时报就该问题采访了多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基督教界人士,包括不同年龄段的牧者和平信徒,探讨教会在面对这个社会现实问题中应当看到的呼召、付出的关怀与承担的责任。

基督时报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访了多为基督教界人士,其中在一位河南在农村出生、长大和服事的牧者陈弟兄说到,他认为教会不能忽视和逃避留守儿童问题,希望教会走出一条实实在在服事社会的路。

反面例子

陈弟兄首先将其自己曾经的所闻所见。他上神学班的时候,有一年放暑假,参加一个有许多留守儿童的夏令营,在给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感谢父母”。“然后有一个女孩儿,闭着嘴什么都不说。问她原因的时候,她说:‘我感谢谁也不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管过我。’”

陈弟兄提到另一件事,他曾经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之下的孩子,因为玩手机游戏将他爷爷奶奶的钱全花光了,两位老人去银行取钱才发现这个情况。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手机可以花银行卡里的钱。

正面例子

陈弟兄继续谈到那次夏令营,说到他的两位同样参加了该夏令营的神学班同学,是一对恋人。他们结婚之后,每当外出工作,无论走多远、工作环境如何,他们也一直带着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也看到那个无法感谢自己父母的孩子,感到非常害怕。其实他们也能生活。和他们带着孩子的话也并不是在外面就不能生活。只不过相对来说比其他的不带孩子的稍微混的那么一点点。

隔代抚养有弊端

陈弟兄说,这样的留守儿童很多。父母不在身边,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造成问题是很大的。

在这一代孩子的爷爷奶奶那一带生活贫苦,只要温饱就满足。这种状况造成他们在养孩子的时候无法顾及很多问题。现在的孩子温饱不是问题,他们其他方面的需求太多。

人际关系、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业辅导、思想建设、内心的追求等等,这些层面的需求是爷爷奶奶们看不到的,他们也并不认为这些是重要的,因为他们自己的经历中缺少这些东西,那个年代不需要这些。

陈弟兄总结说,爷孙两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爷爷奶奶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也不知道如何带他们,就很容易造成一大堆问题。

隔代抚养还可能存在另一个问题。C弟兄说,与父母最大的不同之一是爷爷奶奶在孩子面前常常是没有权威的,孩子更愿意听父母的话,却很少听从爷爷奶奶的管教,如此自然会产生各种孩子的成长问题,甚至导致心智不健全。况且中间隔着一代人,爷爷奶奶也并不敢过于管教自己的孙子孙女因为要考虑儿媳妇或者其他相关的人的心情。

留守儿童面临的危机

说起小龙的例子,陈弟兄认为,留守儿童长大后心智能否健全,“说实话完全是看运气”。他们身边的人——朋友、老师,以及社会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是更加难以预料的,甚至可以说,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

陈弟兄举例说,如果父母经常在家,即使脾气不好,有时候会责骂孩子,导致孩子的心智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绝对做不出这样一件极端的事情来(例如自杀)。“父母常年不回家,回来又是这样一个态度,所以会让孩子觉得这样的父母根本没有权利管教自己;父母没有对孩子关心的态度,那你凭什么还这样做!在这样的父母的这种对待下,孩子要么起来反抗,变得叛逆,要么就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做出极端的事情。”C弟兄说到

此外,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也导致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明确的概念”,因为与孩子没有建立深厚的感情。想要和孩子沟通,却因此受到阻碍,于是问题越来越大。同样,孩子也不会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具象化的概念,只知道有这样两个人,他们是应该来管我的,但是他们没有在管我。这样孩子也难以听从父母的管教。

谁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陈弟兄认为,有能力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就只有两个团体,一个是政府,另一个就是教会。而其他的公益组织往往不能长久的为他们服务。

政府毋庸置疑。教会有资源,他通过教会已经做得一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项目,看到教会的确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C弟兄同时也肯定,现在已经有一些教会准备做这方面的工作。

问题是教会往往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担当这个责任。“很多时候教会本身就有一大堆问题,所以做这个工作有一些麻烦。只是说教会有这样一个平台、资源、场所、人员,都有,可以有这个条件(去做这个事情)。”C弟兄说到。

陈弟兄具体阐述教会的优势,说,教会在中国,尤其在农村很多地区还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不够普遍,一个教会能展开的工作也很多。“他可以找到资金,可以联系到人员,可以提供足够的场地,当地的教会也有足够的时间。”C弟兄说到,“这是教会做这个工作所拥有的能力。不是硬件条件导致教会不能做什么,而是教会本身存在思想上的问题,教会自己是否意识到自己熬成为对关心社会的一个群体。”

陈弟兄提出,政府对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层面的保障,教会应该担起的责任是对他们心灵等方面进行关怀。

教会可以做什么工作

陈弟兄强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任何其他的关怀、帮助都只是辅助作用——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是如果父母的缺位已成既成事实,教会首先要主动担当责任,做辅助工作。并且教会有人,有资源。

陈弟兄再次提起夏令营的例子,说,那个教会每年都有一两次针对该团体的夏令营、冬令营的活动。孩子们会非常热衷于来参加进来,不是为了学到什么东西,而是需要一种氛围,去体验关爱。C弟兄看到了这项工作的成果,这些孩子从没有人管的状态得到了纠正。“比如那个怎么也不感谢父母的女孩儿,她在教会团契的带领下过了好几年,心里面其实已经平复很多了。”C弟兄提到,“那个女孩儿待人接物的态度、三观已经比较健全,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女孩儿。”

“而且教会也可以成为他们寻找帮助的地方。”C弟兄补充道。

父母的关爱不可或缺,那教会可以成为孩子跟父母之间联络的纽带。教会可以主动与父母建立联系,让父母与孩子多多地交流。

当地农村教会可以利用人员优势。“(农村教会)无论有多少人出去,总会有一些固定的班子留在老家。”教会本身可以成为一个连接农村和其他地区的一个媒介。

“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家庭教会一般都会做大学生团契的工作。我觉得这些大学生可以到农村来做一些类似于支教的工作。”C弟兄提起另一种途径,“比如武汉有一个教会就是让他们教会的大学生给留守儿童们辅导功课,教他们绘画、音乐,给他们讲故事等。”

陈弟兄补充说:“如果让一个教会差派大学生去支教,他们可能也只是想到要给孩子讲圣经,却意识不到也应该在其他方面对孩子做辅导。”

总结

“教会能做的工作其实很多。”陈弟兄说。他自己身边有认真做社会服务的基督徒,他认为他们做的是很不错的,比如敬老院。

“我希望中国教会能够走出一条服侍于社会的路吧,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怀到每一个人。”陈弟兄最后说。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