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访谈】华东牧者谈:长三角民工群体教会面临的艰难与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6月29日 10:24 |

很多以牧养民工群体为主的教会为了方便周末也上班的信徒,会将主日礼拜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一个二线城市X市的某教会也是如此,主日聚会的正式开始敬拜是在周日晚上的七点。跟随教会牧师走过一条寂静且幽暗的巷子后,眼前豁然开朗的是一大片菜地。一栋古旧的三层小楼就屹立在菜地的边上。

D牧师说,这就是他所在的教会了。D牧师50多岁,看上去朴实憨厚,说着一口河南老家的普通话,20岁上下时就信主并且成为讲道人,10多年前为了生计伴随着打工潮来到长三角一代打工当时还顶着“贪爱世界”的“罪名”,而到了当地打工时发现打工潮中不少基督徒弟兄姐妹无法聚会,于是开始和跟他有着类似背景的传道人开始做起教会来。

如今,十多年下来,他们的教会也逐渐生根发芽。跟着他一路走到教会,礼拜堂在三楼,二楼是食堂、牧师办公室和主日学。D牧师说,现在苏州周边的一些民工群体教会大多面临着差遣的问题,再过不久,这栋楼也要拆迁,到时住在教会附近的信徒们会被分散出去,具体会分散到哪里,现在也还不知道……

七点临近,摆放整齐的座位开始渐渐被坐满,放眼望去,大多都是中年人,也有极少数的老年人,然而年轻人却只有寥寥几位。D牧师介绍,聚会之人大多是河南、安徽、苏北一带的民工打工者,也有少部分本地人。教会很少传福音,新信徒过来基本是靠亲朋好友介绍,一个带一个,慢慢地人数就多起来了。“毕竟这里太偏,考虑到不扰民的问题,要找过来并不太容易。”D牧师如此说。

信徒的牧养情况与教会牧养模式

虽然教会位置较偏,环境也甚是简陋,但教会该有的牧养一个也不想落下。D牧师介绍,现在几个一起合作的兄弟教会加起来,有十多个曾经在老家做过传道人的牧者们都能讲道,也有服事的心志,虽然每个人的文化层次有高有低,但他们肯学习,教会就培养他们做传道人、轮流讲道。“但我想5年以后,传道人就需要更新一批。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大学生出来很多,他们从小就待在教会里,所以也愿意服事。现在也已经有一批大学生已经参与服事了。虽然将来他们不一定要在打工教会牧养……”

考虑到信徒们基本都是民工,白天忙,晚上空,D牧师就将牧养安排在每天晚上,大家一起学习系列课程。不同的信徒会分进不同的小组,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带领。D牧师牧养导师,导师牧养组长,组长牧养组员,这样的流程跟下来。

“他们不识字的多,文化不高的多,……信容易,明白难。”D牧师透露。即便如此,据信徒们回馈,在这里他们还是得到了灵性上很大的帮助和成长。“据他们(弟兄姊妹)的回馈,有一些在老家的信徒,包括现在也还在的,(老家的教会)已经没有办法牧养他们了。他们在外面城市(教会)呆了一段时间后,就回去老家吹,在X市(教会)怎么怎么好。虽然是吹,但他们也确实是从教会里得到了一些帮助。后来我就告诉他们,不要回去吹这些,要在什么地方,就适应什么地方。”

在工作上,D牧师也尽力给与最大的帮助,“如果教会有谁的亲属在工厂上班,我们就介绍过去。在X市这边,只要人不懒,哪怕一个字都不认识,工作也好找。”

打工群体教会与其它教会的不同之处

D牧师有着十多年牧养民工群体教会的丰富经验,从老家河南到长三角X市,D牧师一直做的都是民工教会。谈到为什么会专注做民工教会时,D牧师表示,一方面是一直做这一块,比较熟悉了;另一方面,民工教会也容易建立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因为需要关系,所以打工者会主动寻找教会。任何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的不安全因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他需要有人关怀,需要有朋友。如果这人之前听过福音的话,他来到新城市新环境时,首先就会寻找教会。

二,民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心思单纯,教会给他传讲耶稣,他很容易就接受了。“如果你给一个大学生讲,他就需要一些理论说服他才行。即便是说服了,他可能来了还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看听着合适不合适(自己)。”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弊端: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教导起圣经理论来难度很大。“我们讲小组信息时,大家一起分享一段圣经,抛出几个问题让组员回答,他就很难回答出来。他们识字不多,文化不高,让他们解释圣经很难,很费劲。”所以在教导民工信徒这一块不能心急,要帮助他们一点点理解圣经,从圣经里领会到生命的状况。

三,民工在任何环境都能够接受。大学生来了环境较差的教会,他不接受,下次也不想再来了。“我们这边(环境)还是好的,往那边过去,其中有一个种菜的地,有一个(教会)就在菜棚里聚会,自己搭建的,因为租不到房子。”

还有一间教会,人数也不少,原来是个鸡棚,教会同工将它粉刷、起高之后,现在那边聚会的人数也是日益增加。“民工(在哪里聚会)都没问题,有一个聚会点就好像一个家一样,毕竟都是弟兄姐妹,都是打工的,很亲,也不分你我,很愿意在这个环境里。”

现下教会所面临的艰难与挑战

D牧师所牧养的教会也反映出长三江一代的民工教会所面临的一些共同的艰难与挑战。D牧师说,从整体环境来看,民工教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期,所面临的的挑战主要有四点。

一,孩子上学的问题。教会信徒大多都是从外地过来打工的,孩子大后要上学,但外地孩子在本地如何入学,这也是教会目前感到比较棘手的一件事。

二,教会即将拆迁。D牧师负责的这个教会即将面临拆迁,教会一拆迁,信徒们就要搬散开。有的是要搬离这片区域,有的就是直接搬出这座城市,主要原因是因为找不到房子,这就涉及到第三点。

三,信徒租房问题。X市的房价越来越高,民工收入却停滞不前。据D牧师说,来这边打工的人基本都是大人孩子一起过来,以前挨着教会周围住,基本都住在民房里。教会拆迁后,信徒们也要散开去各个小区找房子。房租高、工资又跟不上,这样就没办法生存下去。

四,教会如何转型。“我们这样的教会,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为什么转型?因为我们(信徒)以前大多数是做小生意的,随着X市的规划,环境的改善,有一些做生意的就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就可能需要离开。”加上前面提到的孩子上学、租房等一系列的问题,生存面临压力的信徒就会选择退居三线城市了。

D牧师无奈道,“教会每一年受洗人数在200-300人,但每一年也没见教会增加人数,反而在减少。很多人都在离开这个城市。”

既然提到教会转型,D牧师也早就想好了一套实施计划。“我们也考虑,不能单单只做民工教会,单元化的教会就面临以上的危机,所以我们要多元化。”为了能使教会更加多元化,D牧师的教会目前已经从两个方面开始着手改变:

1,训练讲道人用普通话讲道。“在这个镇上,有河南、河北、安徽、四川等多地的民工聚集,以前我们都用老家话讲道,这就有局限性,(外地人听不懂)。现在我们在学着用普通话讲道,也训练讲道人讲普通话。虽然现在也还有用家乡话讲道的……”

2,成立商人团契。“我们想,不是单单只做民工这一块。我们也有一批信徒,他赚到了钱,开了公司,我就想约他们谈一谈,怎么把商人(团契)做起来。”D牧师笑到,“(去年)圣诞节我们也邀请了一些企业的老板过来参加,我想,透着这种(模式)来跟进,思考怎么把这些商人召集起来,因为他们跟我们的民工(可能也)合不来,他们有一些身价在那里,所以想要不要成立一个商人的团契,借着这个团契将商人集中培训。但这需要策略,需要学习。”

未来教会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我读了很多关于教会的书籍,从后现代来了解,后来的人着重的是‘相对’的真理,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D牧师说,“我们那个时候,对圣经的认知是绝对的真理,但后现代不这么想,只要谁说的有理,就有一批人站出来支持他。所以很多人不再相信绝对的真理,因为出现的许多现象使他们不够去信任有‘绝对’的真理。”

D牧师近几年一直在研究民工教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也经过很多的经历和祷告,牧者们在一起研究将来的趋势,都提倡,将来五年要走向一个健康的教会。不走向健康,不完善机制的话,都会出现问题。以前是团队为主,现在是堂会为主,民工教会也要走向堂会制。”以前一个牧者可以去各个教会走动,现在一个牧者在一个教会牧养,他就一定要在这个教会负责,去管理、探访、牧养。除此之外,教会还要完善各项机制,例如财务的管理,牧养的模式,培训的课程等等。

那么,所谓的“健康”教会,它的定义是什么?D牧师也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一,敬拜的完善。“以前我们都很随意,不论时间(约束),(不论流程),想怎么敬拜都可以。但以后需要系统化,(要注意)一场敬拜下来的衔接和流畅性。”

二,培训。教会以前的培训模式是:教会有人在外面学习时,只要看到哪个课程好,教会就拿过来用,也不管它是否适应这个教会。“现在我们会总结教会缺少什么,不缺少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弱项在哪里?根据这个方向我们来换培训的课程。”除此之外,教会也在尝试根据各个信徒信仰层次的不同,去讲不同系列的课程,例如慕道友讲什么,受洗讲什么。“我还建议,这些课程要保留底根,哪些不好及时修改,哪些好要总结,一年一更新。之后(培训时)还是这些课程,但方案可以改,根据不同的人去调整。”

三,组织架构。既然讲到健康,制度要有,章程也要有。“以前,一个信徒可以做这个,也可以做那个,又忙又乱。现在不是,要专业化。他在那一块,就一直在那一块认真做好。谁管什么就做什么,这样不乱。”例如讲道人就专心讲道,不做别的。“以前大家做生意时,(时间比较宽裕),一呼召就都来了;现在一呼召,都没人来,因为都在上班。所以要捋好,谁在这条线上,谁在那条线上。”层次、时间、专注的事情都分明时,培训这条线的信徒时,其它线上的信徒可以不来;培训那条线时,这条线上的信徒可以休息。“这样的话,就越来越进到了一个专业水平上了。”

四,国度化。“一个教会要发展,需要有国度心胸。”D牧师强调。“应该要打破各种派别的问题,不打破就没有办法往前走,因为后来的派别更多。一个健康的教会,要在真理、教义不冲突的情况下,接纳不同的人群,辅助他人。”

五,跟兄弟教会搭配做事。例如宣教、社会关怀和神学院。在宣教上,常常说“基督徒要作光作盐,不能光喊口号,需要有行动”,但教会太小了,就是差派宣教士,也差派不了几人;即便差派了,宣教士的车旅费教会也出不起。而社会关怀,D牧师也感言,这些年教会也尝试着去做,但一是精力达不到,另一是资金短缺,因此虽心有余却力不足。“还有家庭教会的神学班,一间教会开一个神学班不可能啊,所以只能好几家教会联合着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