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微信

学者刘军宁谈柏格理与基督教的教育理念: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10月19日 11:35 |

百多年前,传教士柏格理进入中国西南苗族地区,给当地的教育带来卓越的贡献,但研究其教育事业时不可脱离他的基督信仰的背景。

1017-18日于北京举行的“柏格理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中国年轻一代政治学者、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柏格理与基督教的教育理念》为题分享了他的思考。

首先,他谈到,在所有宗教信仰中,犹太教和基督教是最重视教育的,而教会大学在历史上无论对于国际还是中国都曾做过卓越的贡献,“世界上最著名的好大学我知道其中的五个: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剑桥、牛津,最开始都是作为教会学校主办的。没有教会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今天世界大学的面貌不一样。中国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尤其是20年代,创办了很多很好的教会大学,比如圣约翰大学、有辅仁大学,其中石门坎教育也是留下来很好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这些教会大学,中国的教育面貌会不同。”

接着,刘军宁坦率得谈到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最流行的就是趋同教育,“它要把每个人培养成相同的人…..不管这些人天生是什么样的。”
另外,中国教育非常强调出人头地,争当第一,这在中国有数百年的传统,“当然争当第一有一个谬误,就是只需要一个第一,其他的第一都是废物。”
再者,虽然中国历史上有强大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不少人才,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本质上是文官制度,而不是教育制度。这个考试制度现在并没有改变。国家的教育中心是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

而这三个他都不认为是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他认为对比基督教教育,可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趋同教育 VS 趋异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是用同一个模子培养相同的人,而是唤醒每个人身上最高的天赋 。”
争当第一VS 发现自我 争当第一的谬误 。每个人都是第一,每个人都不是。造物主对每个人有不同的计划。”
服务君王 VS 荣耀上帝

之后,刘谈到他对于教育的认识,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立体的自我,“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是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很多教育思想也强调发现自我,基督教主张的自我是一个立体的自我。通过教育,个人根据自己与时、与空、与人、与神的关系来给自己定位,来确定自己最终的位置。这个自我不是高于一切的自我,是神以下的自我,这样才能发现自我。”    

他以“发现天赋,践行天命”来概括基督教谈到的教育目的,“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性、特长,或者说自己的天赋,按照基督教的看法,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计划,上帝把每个人创造成平等的人,但是平等而又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在权利上必须是平等的,在天赋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才有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教育的意义呢?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通过找到自己的天赋知道自己如何利用自己的天赋,将来该干什么,教育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天赋,确定自己的天命,实现自己的天命,这样的教育是很好的教育。”

刘军宁认为,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柏格理在石门坎的教育有很好的应验,“在苗族的山寨里面,本来也有各种天赋的人,只不过是没有那样的教育体制,天赋没有被发现,但柏格理走进了苗寨,做到了这些。”

“我们今天来谈柏格理的教育思想,但柏格理没有留下书,我们如何去了解柏格理的教育思想?我想如果我们只是通过书来了解那是错误的,因为柏格理用他的生命呈现了基督教的理念,我们可以发现柏格理所体现是基督教的思想,我们不需要读他的书,只需要看他怎么做的就行了。”

接着,刘结合柏格理和石门坎从四个方面谈到了他对基督教教育思想的认识。

第一,教育是一个实现造物主意图的过程,上帝造就了每个人的心灵,把每个孩子设计为需要通过知识、智慧、技能来变得成熟。每个孩子都应该会说、会想、会写。

“我们可以看到柏格理在石门坎是这么做的:第一,他认为每个孩子都会说、会想、会写,上帝给了每个人心灵,要通过会说、会想、会写实现的,要不然只是吃饭的有机体。”

第二,教育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如果没有人去做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必须来追求,来获得。教育的事业必须有人主动地去做,去推动。造物主给人类特有的大脑,只要活一天,就要去获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为此,上帝赋予我们一理解力,以聪明才智。

“比如说几十年下来我可能也会积累很多经验,但我没有能力把我的经验全部传递给孩子,甚至没有时间把知识传递给孩子,那就需要学校专门做这样一件事情:人类文明的传播,这样人类对自然、对神的理解就不会中断。”刘说,“所以有位保守思想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灵魂一代一代的传递。教育必须有人去做,有人去推动,而且上帝给人类特有的大脑,大脑就是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要每天都接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所以教育是持续的过程。”

第三,基督教教育帮助人们去按照造物主的意志生活,每个人的心灵不应为世俗所铸造,而是保持自己身上的神性。教育应该尊重造物主赋予每个人的天性。

“按照造物主的意图是什么呢?按照造物主的意图生活,与按照君王、元首的意志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刘对比说。

第四,教育给了人们更好认识上帝的机会。比如看柏格理非常看重苗文圣经,就是柏格理办教育很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圣经让苗民识字,通过读圣经让苗民认识上帝,这两个是一个合二为一的过程,因为上帝是万物的造物主。如果看不懂、听不懂上帝的话,不能理解、阅读圣经,当然难以理解造物主。

最后,刘表示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柏格理这个1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他觉得这很宝贵,而且从基督教的教育理念来看柏格理也可以给我们一个提供理解柏格理很好的角度。“柏格理在英国也罢,中国也罢,都不是国家级的知名人物,但他所做的事情不小于任何一个国家级别的人物,他证明了基督教的教育理念。”

“柏格理响应上帝的呼召来到石门坎,他不是为了英国人的事业,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上帝,他的心不在英国,而在耶路撒冷。”

 

(文字根据刘军宁的现场发言整理,略有编辑。未经发言人校对)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