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观点】一基督徒律师评温州拆教堂与十字架系列事件:法律去哪儿了?

作者: 王红杰律师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4年09月02日 09:41 |
温州龙湾五溪教堂的十字架(图:微博资料图片) +
温州龙湾三甲教堂的十字架。(图:基督时报) +
温州永嘉三江教堂未强拆前信徒们祷告,(图:微博资料图片 +
温州平阳上周教会的十字架。(图:微博资料图片) +

编者按:最近数月来,最牵动中国教会信徒的一件事情就是温州三江教堂被强拆、以及上百家教会遭遇十字架被强拆的风波。这一系列事件引起各地基督徒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为一位广州的基督徒律师王红杰2014年8月25发表的博文,原文标题为《法律去哪儿了?——就拆教堂、拆十字架系列事件致温州弟兄的一封信》,在同情教会损失、爱护教会信徒的同时,亦从法治与社会的角度谈到了教会该如何看待并该如何处理时下的风波,值得广大基督徒阅读与思考。基督时报蒙允转载,与读者共享。

正文

最近温州教堂被拆、十字架被拆,甚至有弟兄被打到头破血流。我们该怎么看这些事情?又该该怎么办? 

我们若说这是政府在逼迫基督教,政府则坚持说这不是针对基督教的,而且是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显然,现在政府开始站在了法治的平台上、使用法律的语言对我们说话,我们也要站在法治的平台上,使用法律的语言和政府对话。 

说到法治,大家都非常灰心,甚至会说这种想法不合实际。我做律师快二十年了,中国的法治环境与我的收入息息相关,我很清楚中国的法治状况。中国法治水平低,政府要负主要责任。但是,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模式更符合我们的信仰?什么样的做法更符合圣徒的身份?经过多年的思考,我觉得法治的模式更契合我们做光明之子的身份;现在政府以法律之名来处理我们的事情,我们也要适应法治的潮流,学习用法治的方法来应对。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我们之前对待法律的态度,可以大致总结为:无视法律、回避法律、勾兑法律三种。 

当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们常常凭着感动,凭着呼召,传福音,建教堂。法律怎么规定的,不太理会。这就是无视法律的表现。 

遇到打击,要么东躲西藏,要么以患难为荣誉,不去主张自己的权利,这就是回避法律。 

又或者花钱找关系疏通关系换得一时平安,这就是勾兑法律。前阵子微信里传,某中央领导视察杭州,叫停拆十字架,声称到此为止。这也是勾兑法律的表现:我们的十字架怎么能托庇在某人之下?他不在位了怎么办?这个问题许多教会领袖已经发觉。有一个弟兄就是如此,当某领导向他承诺:只要我在位,你们就不会有事;该弟兄反问到:您不在位了怎么办?甚至听说帮过我们的基层官员都,被采取法律措施了。官员自身往往不保,又怎能保护我们?何况,勾兑又如何符合我们圣徒的身份? 

现在,弊端凸现了。因为无视法律,被政府采取法律手段,遭受了许多损失,在法律面前吃哑巴亏,世人还要说:难道教会有特权?十字架都要拿下,我们又要往哪里躲避?中央下力气整顿,又和谁去勾兑这个事情呢? 

所以,我们要处处以法律为思考标准,寻求法律的保护,要做到守法、用法、护法。 

守法就是处处考虑法律的规定和法律的后果。如果我们合法,就不会仰赖某个领导的好恶,就能在任何情形下站稳脚跟。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有不合法的地方,让政府抓住了把柄,导致事后处处受制于人甚至不敢维权,你敢维权就扒了你家的违建!全国教会都要吸取这个教训。 

用法就是自己的权益被侵犯,要使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尤其要勇敢的监督政府,对于政府的任何违法行政行为,要遵守法律的程序进行追究。目前温州开始聘请律师采取法律手段维权,这也是非常好的开始。 

护法就是要眼光放长远,维护法治制度,并积极参与推进法治进程。比如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宗教法,或者说宗教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我们要积极关注和推动,不能总是被动地受恶法挟制,倒要积极推动废除恶法。 

此次事件,真的是一次洗礼。政府用放大镜寻找我们的弱点缺点错误,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我们岂不是更站立得住?而且,现在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被发现了,都改正了,从社会层面上看,从此教会建立在了法律的根基上,会成长的更大更稳,教会将迎来报复性、反弹性大复兴。 

最后要说,现在温州的弟兄该怎么办?第一要紧的,就是采取法律的思维和法律的手段,对这些问题做法律的梳理,看看我们哪些合法,那些不合法,有哪些补救措施;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地方特色问题,我们也要有策略性的做法。对于政府的合法行政要配合,对于不合法的要坚决维权。 

十字架与我们同在!十字架与法律同在!我们与法律同在!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